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福建日报 | “中国油茶之乡”的“三新”之变

2025-01-19 09:55 来源:福建日报

深冬时节,走进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的古油坊,只见一篓篓油茶籽经烘烤、碾碎、蒸煮后,被填入圆形模具做成油茶饼。随后,榨油师傅将油茶饼放入老式榨油机,用木楔子挤紧,经过一次次捶击,金黄清亮的茶油从油槽中汩汩流出……

与老油坊的手工制油方式不同,一岸之隔的油茶加工坊内,剥壳机、烘干机、制饼机、榨油机正有条不紊地运行,取代了传统榨油工艺。

榨油之变印证着福安油茶发展模式之变。作为“中国油茶之乡”,福安现有油茶面积11.8万亩,年产油茶油1000多吨,是我省油茶的主产区。近年来,当地积极引种新品种、增添新设备、拓展新模式,推动油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新品种带来新希望

步入福安市范坑乡墩头村,只见漫山遍野皆是油茶树。放眼望去,如绿色的波浪从天际慢慢铺陈开来。

这里的油茶树,见证了福安油茶产业的变迁。

墩头村地处泰顺、柘荣、福安三地交界处,海拔高、生态好,出产的油茶远近闻名。1957年,墩头村油茶油亩产量达12.6公斤,创造了户均两担油的全国高产纪录。20世纪70年代,墩头村承担起全省油茶良种选育、技术推广等任务,成功选育出“闽43”“闽48”“闽60”等油茶优良品种。

但是,随着茶产业的兴起、油茶树龄老化、经营管理粗放等情况的出现,墩头村的油茶产业日渐低迷。“20世纪90年代,100斤油茶油只能卖300多元,而100斤茶叶能卖600多元,种植油茶一年到头赚不到钱。”墩头村党支部书记王用水说,因为效益不佳,村里的油茶树要么荒在山间无人打理,要么被村民砍掉改种其他作物。

近年来,“少吃油,吃好油”健康膳食理念渐成共识。由油茶籽加工制成的油茶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80%,比备受推崇的橄榄油还高,这让油茶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福安因势利导,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对新造油茶林、改造低产油茶林及新品种引种等给予补助。

产业红利叠加政策红利,许多油茶种植户开始通过引种新品种重拾油茶产业。

“这是我们引进的油茶‘三华’高产品种,长势很不错。只要好好管护,一定能有好收成。”在福安市溪潭镇王里村,福安市月斗山家庭农场负责人韩树江热情邀请记者到他家油茶试验田参观。

对新品种的信心,源于2023年3月福安市林业局组织的一次赴湖南省长沙市的考察。彼时,与其他油茶产地相比,福安油茶果产油率不占优势,愁坏了许多像韩树江这样的油茶种植户。

“当地一棵油茶树能结50斤油茶果,是自家油茶树产果量的近5倍。”震惊之余,韩树江萌发了引种该品种的想法,而福安市林业局也在寻找一片试验田,测试新品种能否适应福安的自然环境。双方一拍即合。调研归来后,韩树江立刻着手腾场地、配人手,福安市林业局则出扶持资金、技术人员,在双方的努力下,首批20亩油茶“三华”高产品种的种植于去年顺利完成。

“目前,我们已在福安不同海拔的油茶种植基地引种油茶‘三华’高产新品种50多亩,待新品种在本地表现出高产性状后,再推广给更多油茶种植户。”宁德市科技特派员、福安市林业局产业中心负责人陈长义介绍。

新设备催生新效益

不与人争田,不与粮争地,福安油茶多种在坡陡弯多的山区,水源短缺、浇灌难度大。为实现油茶规模化管理,建设灌溉系统成为许多油茶种植户的选择。

在福安市松罗乡柳溪村成增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工人正抓紧铺设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确保新种油茶林在生长关键期能够“吃饱喝足”。“在蓄水池内调配好水肥比例后,打开总开关就能精准滴灌每株油茶苗,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该合作社负责人柳成增算了一笔账,水泵一小时出水45立方米,能满足50亩油茶林水肥需求,而用人工,则需要10个人花费10天的工夫。

新设备带来高效益,可成本也随之提高。“要在自家200亩油茶林内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造价可不低。”犹豫不决之际,政府的补助让柳成增吃下了定心丸。

“对在油茶基地内安装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油茶种植户,福安市最高补助金额可达30万元。”陈长义介绍。

即便补助力度大幅提高,可仍有不少油茶种植户望“林”兴叹。在福安,从事油茶种植的农户年龄普遍在六七十岁,油茶果重、油茶山陡,摘好的油茶果搬不下山;雇佣工人采摘,每人每天工资近300元,成本高昂。

这些油茶种植户的困扰,因轨道车的出现迎刃而解。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油茶林内,一条条轨道运输车贯穿其间。“借助轨道运输车,肥料能快速进山,油茶果能轻松出山,省钱省力效率高。”韩树江连连称赞。

不仅是油茶种植,油茶压榨环节也因新设备的引入而效率倍增。随着年岁增长,从事传统榨油行业40多年的棠溪村传统工艺油茶加工坊负责人陈石寿愈发觉得力不从心。2017年,在当地政府帮扶下,陈石寿在榨油时用上了机器。“现在每天能榨出茶油400多斤,不仅产油效率高了,工人还从原先的5个减少到3个,经营成本也降低不少。”目前,陈石寿每年还从周边县市收购8吨左右油茶籽。

新模式激发新增量

在福安市社口镇四甫村,村民徐清松趁着农闲,正忙着在低产茶园内套种油茶苗。“随着茶树品种老化,茶园收益跟以往相比差了许多。以前一亩茶能收入1000多元,现在仅剩300多元了。”徐清松说。

在福安,还有不少茶农、果农有像徐清松这样的困扰。

《福建省油茶生产三年(2023—2025)行动方案》提出,福安需完成新造油茶林3万亩,可当地宜林面积不到1万亩,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规划和实际的缺口如何补齐?

低效茶园、低效果园等土地进入福安市林业局的视线。“以低效茶园套种油茶为例,充分利用茶园间闲置土地空间,可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数量,增加收益,加之油茶树高,在光照强的时候能为茶树庇荫,以短养长,实现‘双茶’共赢。”陈长义说。

去年,《福安市2024油茶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标准》印发,对符合套种油茶的农户,每亩第一年补贴1000元,第二年补贴300元,同时,福安市林业局制定规范技术标准,安排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栽种油茶苗。

得知这项政策,徐清松第一时间向社口镇林业站了解情况,并填写申报材料。今年1月,在技术人员帮扶下,徐清松家20多亩低产茶园已完成油茶套种。

套种效益如何?记者在社口镇大坪村种植户兰伏清的40多亩低产茶园内找到了答案。

“2018年在茶园内套种油茶,去年每亩收获400多斤油茶果,等到油茶树丰产,预计每亩能收800多斤油茶果。”指着油茶树,兰伏清信心满满,“油茶树好管护,每年施一两次肥就可,加之管护、采收期都在农闲时,能多一份收益。”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林哲雨 吴明顺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福建日报 | “中国油茶之乡”的“三新”之变)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