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社口:跨村联合抱成团 探路共富“大坦洋”
打破壁垒,抱团奋进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联村共富,资源整合齐步迈向“共富愿景”;携手共治,美丽乡村绽放乡愁柔光……昔日“各自为政”的村庄,如今在“大坦洋”片区党委的引领下,融入发展“一盘棋”,以组织联建带动资源联享、产业联兴、人才联育、治理联抓,激发乡村共富活力,跨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以强带弱、组团发展”的新路子,联出了全域振兴“大坦洋样本”。
社口坦洋村 吴庆堂 摄
抱团奋进
奏响“同心曲”下好“联手棋”
山峦苍翠,溪流潺潺。碧波荡漾的坦洋溪穿山越涧,滋养着两岸。坦洋、溪坪、溪口、岩下、社口、秀峰6个村虽一衣带水,发展却各不相同。
作为“坦洋工夫”红茶发祥地,坦洋村从“一产独步”迈入“三产融合”,村财突破百万元,而其他村庄产业发展却相对薄弱。
如何在资源禀赋存异、产业基础有别、发展条件不同的背景下,推动片区各村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联合振兴转变?
一场关于乡村振兴共富理念、路径、机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大坦洋”拉开了序幕。
2024年,福安市委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依托坦洋村及周边5个村组成“大坦洋”片区,出台《福安市推进“大坦洋”片区乡村振兴联合体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以福安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组织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等5个工作组,实施专班专项攻坚,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优先部署、资金优先注入、力量优先安排,推动以坦洋村为龙头、带动周边5个村一体打造、一体发展。
片区建立了片区党委、联建村党组织、村网格党小组,由福安市委副书记担任片区党委书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党建轮值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等‘1+N’制度体系,形成‘党委统筹、乡镇负责、部门协同、专班落实’运行机制,积极探索‘部门联动、跨村联建、村企联合’联动新模式,有效发挥了片区联合党委的引领统筹和协调推动能力。”社口镇党委书记施卫秋说。
奏响“同心曲”,下好“联手棋”。上下协调联动、条块双向贯通的片区联合党委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最强“堡垒支撑”。
18家机关单位、“两新”组织等挂钩帮扶大坦洋片区6个行政村;3名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4名驻村第一书记、1名博士选调生奔赴振兴一线;统筹各级补助资金,生成茶叶综合产业交易中心、综合农贸市场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抱团项目。
产业发展
从“一村强”变为“村村好”
时值寒冬,白云山下的大坦洋片区建设热潮涌动。
茶叶加工小微园(一期)开园迎客,4家茶企“拎包”入驻,临近5个村的茶叶加工不再犯难。
2024年9月,坦洋村党支部与中煤水文局党委启动“党建引领新质生产力”联建共建,围绕清洁能源、温泉综合开发、低碳生态茶园改造等领域展开合作。
集餐饮、住宿、会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坦洋红色主题客栈二期项目正加快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当地文旅、研学产业发展。
以片区乡村振兴联合体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片区共富,“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乡村振兴新局面正在大坦洋片区逐渐成型。
“大坦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片区联合党委领办的集体企业。由6个村以资源和资金入股,作为‘领头羊’的坦洋村占股25%,其他村各占股15%。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贮藏及研学、电商等多元化经营,实现抱团增收。”坦洋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胡玲芳介绍,从去年7月开办至今,该公司承接相关业务营收已近百万元。
夯实集体“家底”,鼓起村民“钱袋”。目前,片区党组织共领办各类经营主体11家,进一步强化要素资源整合,提高种植规模化、品牌化,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生态茶园、5G农业智慧茶园等6100多亩。
从“封闭运行”到“融合并进”,富民强村引擎日益强劲。研学团建、茶文旅康成为坦洋村的新业态;秀峰村借着全域旅游的“春风”,走上了农旅融合新路子;社口村依托集镇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业……。
在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片区联合党委还积极向外借力引智,引入整村运营公司宁福公司,负责片区项目策划、运营和管理。
“村两委与运营团队密切合作,按村庄发展规划进行建设、运营,片区党委统筹协调、引领指导,确保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同受益。”坦洋村党支部书记李青青说道。
专业人干专业事,整体运营实现了企业优势和乡村资源深度融合。如今,走进坦洋村,“遇见坦洋”新式茶饮、坦洋福茶馆、簪花汉服体验馆、非遗文创工坊、宁时光‘库迪村咖’等10多个新业态成为游客“新宠”。去年,该村接待游客达7.2万人。
为进一步推动“三茶统筹”,片区还引进北京享业公司成立宁德红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58亩低碳生态茶园,带动村民增加务工收入。
随着村企联建的不断深化,要素、资源、人才得到全面整合,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乡村治理
从“小分割”走向“大协同”
2025年1月15日16时30分,在溪口村孝老食堂内,饭菜香气四溢,酱肉、芹菜炒豆皮、炒青菜、烧茄子、鸡蛋汤,这样的四菜一汤令80岁的朱石生大爷很满意。
由于儿孙都在外地,吃饭问题一直是朱大爷的烦心事。
朱大爷的难题在溪口村并不是个例。溪口村常住人口3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0多人,其中不少是独居。如何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在片区党委的协调会上,我们将这个问题抛了出来。开办孝老食堂的这一民生项目得到了联合党委全力支持。”溪口村副主任刘黎武介绍,上个月,溪口村孝老食堂建成投入使用,20多个老人就餐有着落。
有事大伙一起商量,有问题大伙一起解决,片区各村如同一家人。
在大坦洋片区建立之初,片区联合党委就确立了“区域大事共商、各村难事共议”机制。将片区划分为15个二级网格,建立村干部联系党员、党员包户机制,夯实网格员责任,深入开展“六访六解”工作。同时,搭建“情常在夜话”“指导员夜话”等议事平台,广泛征集片区党员群众意见建议,通过支部领办、党员领岗等形式,解决群众、企业诉求80余个。
在此基础上,各村还积极推动村级事务联抓、社会治安联管、矛盾纠纷联治、乡风文明联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各村从利益联结到情感融合、治理融合的有效转变。
“我们将结合‘党建聚力为民,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做深做实‘六访六解’工作,讲好‘四进坦洋’故事、讲好大坦洋发展前景。同时,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阵地,共享联建积分超市、孝老食堂等设施,进一步凝聚共治共建力量。”施卫秋说道。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编辑:陈娥
审核:蓝青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福安社口:跨村联合抱成团 探路共富“大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