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

2025-02-01 10:13 来源:新福建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生动缩影,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做好群众工作、什么是好的群众工作以及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等重要问题。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以“四下基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经验

“四下基层”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党的制度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且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对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要深入基层群众,以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导向,通过讲党课、讲故事、讲变化以及走访座谈等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把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讲清楚、讲明白,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在“大众化”宣讲当中“化大众”,使理论武装既“入耳”又“入脑”更“入心”,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把握好“调查研究下基层”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弘扬“四不两直”的作风,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要诀,改进调查研究,做到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综合运用随机走访、蹲点调研、抽样调查等多样化的方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问计于民,因地制宜“解剖麻雀”,让决策部署顺应民意。灵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平台等数字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捕捉的覆盖面和时效性,节约资金和时间成本,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数据实。

发挥“信访接待下基层”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信访工作一再强调的事。要把握好信访接待下基层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主要特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深入细致做好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用“现场办公下基层”打通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最鲜活,触角最灵敏,现场办公下基层,最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最能感知群众的诉求,最能倾听群众的呼声,也最能吸收群众的智慧。要坚持现场研究谋发展,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和推动工作的落实上。坚持现场协调解难题,坚持现场破题办实事,瞄准民生目标,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

二、以“四下基层”汇聚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

“四下基层”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是谱写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动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三次重要讲话前后呼应,层层递进,相互关联,一体贯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福建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福建人民素有敢拼会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福建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归根到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促进党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主张落地生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宣传高质量发展理念和政策,着力讲好党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制约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梗阻与问题,破解未来发展的瓶颈。

三、以“四下基层”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基层治理效能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如今,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既要服务好基层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又要适应基层变化的新特点,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有效应对这一基层治理新形势的关键在于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要素进一步向基层下沉。着力强化结果导向和实绩导向,纠正考核异化现象,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把基层干部从繁多考核中解脱出来、从重复报表负担中解脱出来,坚决纠正“口号式落实”“以开会代落实”等问题。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加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基层减负增效的评价比重,以制度性安排激发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内生动力。

四、以“四下基层”将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

“四风”违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必须清醒看到,“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易变性、顽固性等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当下,要以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让党的政策主张从“声边”到“身边”、化“脚力”为“能力”、变“坐诊”为“出诊”,实现从“机关会场”到“基层现场”的作风转变。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为人民服务上,通过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切实展现为民务实、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工作落实,不断增强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内生动力,久久为功、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团结奋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实践证明,“四下基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是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的重要途径,在不断发扬光大中展现出非凡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要用好“四下基层”制度这一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贯彻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贡献力量。

(作者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陈世奎)

来源:新福建

编辑:陈姜燕

审核:林宇煌 林珺

责任编辑:陈姜燕

(原标题: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