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从 “有学上” 到 “学有优教”,福鼎教育大步跨越

2025-02-07 11:11 来源:闽东日报

沃土绽芳华 

教育谱新篇

福鼎市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福鼎市“点亮科技梦·一起向未来”活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细看福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一组组对照中展现: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补齐短板再发力,规划布局更优化;

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以强带弱齐步走,城乡教育一体化;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培优机制更健全,支撑发展更有力……

弦歌不辍,步履铿锵。“十四五”以来,福鼎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标,持续推进教育项目建设、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等,推动教育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短板”补齐暖民心

 

福鼎市职成教中心实训基地

近日,在福鼎市职成教中心实训基地二期项目(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一线工人奋战正酣,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我们不断优化作业班次,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严抓安全管控,开足马力赶工期、抢进度,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并重。”项目现场生产经理林孝锦介绍,春节前,项目主体结构完成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施工。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福鼎市职成教中心实训基地分两期建设。其中,项目一期(福鼎职业中专学校新校区)已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将新建行政实践楼、报告厅、教学实践楼、农业生命科普馆以及食堂、宿舍等配套设施。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校方积极主动与参建各方沟通交流,帮助协调供水供电、员工食宿等各项事宜,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后盾。”福鼎职业中专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董欣恋说,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助推福鼎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在福鼎市叠石学校,昔日破旧的教学楼焕然一新,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微机室、实验室等设施配备完善。“眼下,教学综合楼已进入竣工备案阶段,等新学期开学大家就可以搬入新楼上课学习了。”叠石学校校长陈狮弟说。

据悉,叠石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教学综合楼建于20世纪90年代,因年久失修,被鉴定为D级危房停止使用,被纳入2023年福鼎市校安工程。新教学综合楼投用后,将为该校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场所,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逐步向优质教育靠拢。

变“有学上”为“上好学”,福鼎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把“扩大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学需求”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千方百计解决好教育领域民生问题,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过去一年,福鼎市推进教育补短板项目8个,年度计划总投资额1.7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185亿元,排宁德市前列。其中,前岐第三幼儿园等3个项目完成建设,累计增加学位1550个;职成教实训基地二期等5个项目加速建设;“宁德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一期征地目前已完成,未来将对标教育部高职院校设置标准完成规划书修改,争取列入省十五五规划。此外,完成中小学校近视防控教室照明改造工程311间,投入360多万元采购52套班班通设备和474台电脑,全市2363套班班通纳入福鼎市教育系统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学校教学信息化设备的更新,全市各中小学专用教室基本齐全,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基本达省定标准,教学仪器基本按省定标准配备。

 

 

“双减”落地见成效

 

 

环绕、穿越、返航、降落……每周一下午4∶30,铃声一响,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固定翼无人机社团课准时开课。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熟练开展飞行训练。

“学校于2019年开设创客社团,涵盖人工智能、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和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该校科学教育一体化负责人林芬介绍道。

与此同时,在该校美术展厅里,纸艺、书法、绘画、剪纸等手工文创作品,或精致细腻,或充满创意;轮滑社团课上,学生们踏步向前,在交叉滑行中你追我赶,肆意享受运动的乐趣;心理健康团辅社团课上,教师针对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扰,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王晓萍介绍,结合“双减”课后服务,该校不断挖掘师资力量和优势,优化课堂教学、丰富社团内容。目前,该校共有34个社团,既有啦啦操、剪纸、象棋等传统社团,又有创意美术、无人机等新兴社团,分班级和校级两个层级开展,形成多元化、全覆盖的育人模式。

“花样”社团开启“优学”时光。近年来,福鼎市持续落实“双减”政策,修订“双减”课后服务政策新规,明确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四点半托管服务仍属于课后服务范畴,创新服务形式、优化课后服务管理、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在各校形成特色社团,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龙安中心小学劳动教育

走进龙安中心小学校园劳动基地,俨然一座小型菜田,种有各式蔬菜。学生们排好队、拿上筐,三两搭配穿梭在田垄间拔菜、装筐、整理,沉浸于采摘乐趣中。

“立足实际,我们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完成作业+学业辅导+素质拓展’课后服务模式,开发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多元化发展。”龙安中心小学校长郑谋胜说,2024年秋季,该校共开设25个种类项目、90个社团,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5.6%。

“减”出特色,“增”向成长。截至目前,福鼎市共有47所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参与学生52156人。

随着课后服务越办越好,福鼎市各校将家长分批“请进来”,观摩体验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成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同时,福鼎市率先开展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计划,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教育创新生态系统,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多人获奖。其中,福鼎一中学生陈天睿获中国化学奥林匹克一等奖,董朔在信息学奥赛中获得全国银奖的好成绩。

 

“城乡”联动促发展

 

福鼎市职成教中心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设备实践学习

清晨,古城墙下的桐城第三中心幼儿园,童趣十足的操场上歌舞飞扬、童声琅琅;

傍晚,九鲤溪畔的赤溪小学,特色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深夜,福全山脚的福鼎一中,教研室依然灯火通明,老师们围在一起研讨教学拓思路……

从日出到日落,从城市到乡村,福鼎这片教育沃土始终墨香氤氲、生机勃发。这澎湃活力源自哪里?

福鼎一中白茶书苑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福鼎一中校区,记者见到了物理老师林国。“2024年,高中部五大学科竞赛,全国银奖1人,省级获奖21人次。去年高考,我校有3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678分以上7人,600分以上213人,本科上线率达98.3%……”在他眼里,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过硬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功不可没。

近年来,福鼎一中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教科研管理机制,依托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实现“以老带新”“以老促新”“新老互进”的良性发展。同时,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参与业务比赛、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公开课等教育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争先创优,分别获评“宁德市百佳教师”“宁德市百佳班主任”等。

透过福鼎一中这个“小窗口”,折射出福鼎市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大投入”。一直以来,福鼎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教育资源扩容增量上持续“破题”发力,强化义务教育城镇优质学位挖潜扩容,大力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改革,加快普惠资源建设,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学前教育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82%,公办园占比达54.7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33%,实现幼有所育、育有所优。

教育均衡发展,同样是民之所盼。福鼎市积极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

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位于磻溪镇赤溪村的赤溪小学,优质而有特色。但这个美丽校园,之前却有着另一番景象。

“踏进破旧的校门,褪色的操场凹凸不平,篮球架、宣传墙、读书走廊都显得破败不堪。”这是福鼎实验小学副校长董春风对赤溪小学的初印象。在福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赤溪小学于2023年8月升级为福鼎市实验小学赤溪校区,董春风来到这里担任赤溪校区校长。

向上争取资金,安装智能黑板、同步视频等设备,打造云端智慧课堂;积极引进人才,邀请知名专家、教师到校授课;实行午托晚托以及住宿制度,定期组织家访,宣讲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董春风带领学校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亲历办学条件、教学机制、育人精神不断改善等变化。

赤溪小学的“蝶变”是福鼎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缩影。福鼎市制定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通过开展城乡区域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如今,全市94.4%以上学校被评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12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2019年8月,福鼎市被确定为“省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024年12月,福鼎市顺利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王婷婷 文/图

编辑:陈娥

审核:蓝青 梁辉约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从 “有学上” 到 “学有优教”,福鼎教育大步跨越)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