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之际,人民日报社精心组织、扎实开展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许多青年记者奔赴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边防哨所,深入基层一线,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报道,从小切口观察大时代,引发读者共鸣共情。
其中,参与“新春走基层”的青年记者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宁德市磻溪镇赤溪村,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下山乡巨变,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刘晓宇(前)和村民一起探访赤溪村下山溪旧址。陈尔熹摄
除夕年夜饭,一道再普通不过的清炒杏鲍菇,却是福建宁德磻溪镇赤溪村钟丽眉家以往少见的菜。“尝尝!茶园里套种的菌菇棒,改良土壤不说,还有鲜嫩可口的菇可以吃!”钟丽眉一筷子夹到记者碗中。在昔日的“中国扶贫第一村”,这样的新鲜事可不少!
翠绿色的茶园遍布山野,动听的畲歌萦绕山村,弥漫着年夜饭香的袅袅炊烟中,身着畲族“凤凰装”的村民不时在镜头中闪现……昔日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日子真红火!
唱畲歌、看茶园、拍视频、吃年饭,几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细节,窥见山乡巨变——
看精神风貌,畲歌队、巾帼宣讲队、少年舞狮团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名片”,“群众的笑脸最美!”这是村干部对记者的直言;看生态,支柱产业茶园迈上“生态路”,品质好价格高,“咱家的茶叶最鲜甜!”刚上初中的钟思炜有点自豪;看发展,直播带货、现代物流早已进村入户,“年味儿就要拍下来、传出去!”民宿经营者曾庆兰除夕正忙,春节客流的准备工作满满;看收获,“村里货运不错”“茶叶品质在变好”“研学基地马上要动工”……年夜饭中,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更有过年的热闹感。
除夕行走在赤溪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风格干练的畲族“铁娘子”钟丽眉、好客爽朗的四川媳妇儿曾庆兰、认真严谨的农技员周秦福……“大伙儿笑容何来?”“不用问,每个小家的收获,就是整个村子的幸福!”磻溪镇副镇长张少林语气坚定。
初一一大早,记者搭乘曾庆兰家刚买不到20天的汽车前往火车站。“去年年底以旧换新,国家补贴了两万多块钱呢!”透过后视镜,曾庆兰丈夫黄步和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车穿行在大山中,身后风景如画——大国如山,巍峨壮丽;小家似水,温柔细腻。山水相依,绘就了记者眼中最美的风景。
(原标题:人民日报访赤溪村:山乡巨变,群众笑脸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