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山海间·寻味福建】霞浦海带苗有何“鲜”机?
编者按:2025年春节刚过,文旅市场带动网友们对全国各地特产的喜爱。结合此热度,央广网福建频道策划推出《食在山海间·寻味福建》系列直播活动,通过探访福建地标农渔产品产地,展现立足山海资源优势、践行“大食物观”的新福建新气象。
您爱吃火锅里脆嫩可口的海带苗吗?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霞浦是我国南方最早养殖海带的地区,海带养殖面积、总产量已跃居全国首位。这里有它的海洋公寓,有它的前世今生,更有它的百变吃法。《食在山海间·寻味福建》系列首场直播聚焦霞浦海带苗有何“鲜”机,带您了解“中国海带苗之乡”的“锁鲜”秘笈与幸福密码。
央广网记者探访位于霞浦三沙湾外海的海带苗养殖基地,感受渔民们收获海带苗的勤劳与喜悦,到加工厂区了解海带苗如何加工、销往全国各地,并体验海带苗等霞浦特色海鲜佳肴。
霞浦三沙湾外海,海带苗养殖忙(央广网发 邹烨炫 摄)
海带苗迎来丰收季(央广网发 邹烨炫 摄)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临东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带苗产业化与霞浦的海洋环境密切相关。“这里的海域水质优良、潮流通畅、营养丰富,特别适合海带生长。因此霞浦也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和‘中国海带苗之乡’,是中国重要的海带养殖基地之一,如今还成为海带苗产业的重要集散地。”霞浦县海洋渔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强说,今年霞浦海带苗养殖规模达40万片,预估产量13至15万吨。
工人采收海带苗(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刚从海里捞出的海带苗(央广网发 李靖文 摄)
霞浦渔民们很早就开始利用海域资源进行海带养殖,海带产业已有近70年历史。海带苗是未成熟的海带孢子体,以前仅有一部分用于分苗培育大海带,剩余部分要么用作鲍鱼养殖饲料,要么直接丢弃到海里。在中国海洋大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助力下,海带冬苗于2019年被成功培育出来。黄强介绍说,“海带冬苗彻底改变了传统海带苗只能养一季的历史,实现了一年两次供苗,而冬苗就主要用来生产海带苗。”
冬耕春收,是海带苗养殖的特色之一。每年春节前后,正是霞浦海带苗最盛大的收获期。福建海创农业海带苗养殖基地里,3000亩海带苗已进入收获中尾期。工人们每天6时将采收船开出,在机械化辅助下把养殖绳拉上采收船,再从养殖绳上利索地割下鲜海带苗,两小时后就能运回10吨。
“这个基地去年11月底下苗,今年1月末开始采收,2月底能采收结束。”福建海创农业养殖负责人苏林森一早来到海上查看采收情况。他告诉记者,今年其海带苗养殖规模比去年增长了1.5倍。
霞浦县科技特派员与海带苗养殖企业代表交流(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霞浦县科技特派员与海带苗养殖企业代表交流(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为确保海带苗完整、新鲜,拉上来的海带苗会马上运回工厂进行粗加工,中间不能超过6个小时。作为“85后”返乡创业青年,苏林森在霞浦海带苗产业中先行先试,将海带苗首推向市场,并实现“企业+农户”模式。
福建海创农业的海带苗加工和销售模式体现了现代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特点。“采收后的海带苗需要使用海水或淡水反复冲洗,去除泥沙、杂质和其他附着物,高温烫煮,而后进行分级筛选,确保产品规格统一,最后将清洗好的海带苗放入低温环境中暂存,以保持其鲜嫩口感。”福建海创农业市场部负责人潘杰说。
工人正在进行海带苗初步处理(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工人正在进行海带苗精加工(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
海带苗富含碘、钙、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被誉为“海洋蔬菜”。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霞浦的海带苗逐渐进入市场。与成熟海带相比,海带苗口感更鲜嫩爽口、营养丰富,适合凉拌、煮汤、火锅等多种烹饪方式。盐渍海带苗等产品迅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而在“千鲜之城”霞浦,人们不仅能吃到“8秒海带苗”火锅吃法,更能品尝海蛎煲海带苗、上汤海带苗等海鲜百变搭配。
海带苗特色菜(央广网发 李靖文 摄)
海带苗特色菜(央广网发 李靖文 摄)
霞浦海带苗的成功,是自然馈赠与人类智慧结合的典范。得益于霞浦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和渔民们世代相传的辛勤努力,海带苗从最初被发现,逐步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优质健康食品。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营养丰富的美味选择,更成为推动霞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通过品牌化建设和市场推广,霞浦海带苗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面向海内外销售,赢得了市场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未来,霞浦海带苗将继续以其绿色、健康的形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为更多人带来海洋的馈赠与美味。
“画本霞浦 千鲜之城”是您的乡愁还是诗与远方呢?无论如何,它都将牵动您的味蕾,令您流连忘返。
来源:央广网
编辑:邱祖辉
审核:蓝青 周邦在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食在山海间·寻味福建】霞浦海带苗有何“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