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路畅好就医!柘荣民生答卷很亮眼→


民生有温度
群众更幸福

创成全省首批、全市首个“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4年位居全市山区县第一;矛盾纠纷调解成效满意率位居全市第一;平安建设“三率”五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近五年刑事警情降幅位居全市第一;闽东大水网建设专项行动考评、河湖长制年度考核均蝉联全市第一……
民生实事,百姓瞩目。过去的一年,柘荣用成绩诠释了“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的责任使命,织牢民生“保障网”,撑起群众“幸福伞”。
0
1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景观提升工程让龙溪河畅水清景美 魏发松 摄
从单一水库供水,到日供3.5万吨用水的双水源保障;从水质较差、水压不稳、供水管道老化,到新建供水管道、用水清洁安全;从农村群众“看天喝水”,到实现“用水自由”……柘荣县用5年时间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建了水库、水厂,铺设管道,建设单村供水工程,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柘荣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总投资4.22亿元,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三块实行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后陈山水厂(2.0万吨/日);新建龙溪水库至后陈山新水厂原水管道4.6公里;改扩建城区至富溪镇供水管道42.5公里;改扩建后陈山水厂至乍洋乡供水管道44.5公里;主城区配水管网延伸、改造90.6公里;建设城区智慧水务工程。二期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竹家楼水库和黄柏水厂、宅中水厂、鸳鸯草场水厂;新建供水管道175公里;新建泵站6座、高位水池2座;建设了智慧水务系统;无法纳入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范围的36个单村供水项目,并采取一体化、模块化设备提升净水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新建水库、水厂保水源供水,扩建、延伸供水管道覆盖一部分乡镇,无法覆盖到的地方采取单村供水,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配置,着力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供水安全工程体系、规模化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柘荣县水利局工程师吴岩强说。
东源乡绸岭村是单村供水的受益村。绸岭村村民常年饮用山涧水,水源不稳定,水质受影响。得知情况后,柘荣县水利部门在绸岭村新建单村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60吨/天,厂区建设模块化净水设备1套,新建30立方米不锈钢清水池1座,输水管道3.1公里、配水管道3.2公里,智能远传水表116套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安防监控等配套设施。水厂水源取自竹家楼水库,出厂水通过重力自流方式向绸岭村供水。
单村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后,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饮用水条件,受益群众116户、455人,让家家户户喝上了安全、放心和优质的饮用水。
“目前,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项目建成后,全县城乡自来水普及率由90%提高到97.54%,全县供水水质全面达标,逐步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市供水一体化,达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的目标。”吴岩强表示。

“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 魏牵娣 摄
0
2
让群众出行更顺畅

“四好农村路”——“镇镇有干线”富溪至前宅段景观 陆巧盈 摄
道路,一头连着群众幸福生活,一头连着当地经济发展,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近年来,柘荣县着眼于群众所需所盼,秉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兴业并举、生态效益与经济并行”的交通发展理念,推动“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富溪镇霞洋村被誉为闽东“制鼓第一村”,其特色的制鼓技艺(彭鼓)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在宁德各县(市、区)乃至福州罗源、连江等地颇负盛名,产品深受欢迎,广销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村里还种植太子参、茶叶、油茶、粮食等作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霞洋村搭上“文化兴村”快车,不仅将彭鼓制作技艺发扬光大,还带动村里农特产品销售,然而交通不便一直是横亘在村民心中的一块“石头”。
为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感与满意度,更好地保护霞洋村的传统文化技艺,柘荣县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晋级提升工程,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长8.37公里的霞洋公路。
“村里的太子参、茶叶等农副产品和彭鼓等手工艺品终于可以搭上‘快车’销往全国各地。”提起村里新修的公路,村民郑女士赞不绝口。
跑客运的游司机也深有体会,“以前路面坑坑洼洼,行车既不安全也不顺畅,现在路修好了,跑客运舒心多了。”
柘荣县还在农村“公路+旅游、产业、文化”融合发展上发力,打造主题风景道、改造特色旅游道、筑造乡村振兴道,打响特色旅游“新品牌”。
鸳鸯草场是国家级4A景区,每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为拉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柘荣县实施省道201鸳鸯头至东源桥头段公路项目,路线全长10.42公里,通车后,大大缩短了到鸳鸯草场的距离。

改造提升智慧体育公园成为市民休闲重要场所 游何斌 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柘荣县域内的道路建设,出入县城的交通方式也多了一项选择——温福高铁将在柘荣过境并设站。高铁的到来,将极大提高柘荣与外界联系,为柘荣融入全局、加快发展注入强动能。
0
3
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近日,走进柘荣县总医院新院址,宽敞明亮的接待大厅、焕然一新的设施设备、舒适温馨的病区设计、更加完善的服务能力,让患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
“县医院原址周边道路狭窄,医院环境差、床位少,病人体验感差,为改善这种状况,实施了柘荣县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柘荣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助老护老主题活动 游梅娟 摄
柘荣县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1890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建设医疗业务用房和辅助功能用房,建筑面积65627.97平方米,建设包括急诊、门诊、住院、医技、后勤保障等设施,及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健康体检等其他配套辅助设施。
“新医院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医护人员服务热情。”前来就医的患者郑先生说。
环境与设施是地方医疗实力外在的硬件要求,医疗服务水平是内在的软件要求,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惠及当地群众。为此,柘荣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立县域医共体,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据了解,柘荣县积极向上争取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县级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宁德市闽东医院等三甲医院“高位嫁接”,基层服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去年3月19日,柘荣县人民政府与闽东医院签订共建柘荣县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围绕行政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质量管控、品牌打造等“六个一体化”建设内容推动医院全面发展。

2024年12月25日,柘荣县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麻醉科完成1例“内科胸腔镜探查+胸膜活检术”,弥补了柘荣县该项目的技术空白。(柘荣县总医院供图)
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稳步推进县医院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及呼吸诊疗中心“四大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名医“师带徒”专家、上级医院帮扶专家及卫生健康客座专家学科带头作用,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加快创建二级甲等医院,高标准推进体检中心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逐步提高人才质量,健全完善医共体内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先后弥补了“内科胸腔镜探查+胸膜活检术”、经气管镜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术等多项技术空白。
完善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县级医院为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就诊、检查与住院,基层医疗机构对康复期患者及时下转,并做好跟踪随访服务,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经过一系列体制改革,柘荣县医疗资源逐步均衡,县域内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与共享,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方便了患者就医、减轻了患者负担。
民生福祉,心系万家灯火。据统计,2024年,柘荣县81.7%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完成3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新的一年,柘荣县谋划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县医院二甲医院创建进度、强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建设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深入实施柘荣剪纸“双创”工程等多项举措,让群众共享更多成果。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通讯员 郑德冬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水清路畅好就医!柘荣民生答卷很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