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诗画蕉城|唐戈:在仙境与市井间穿梭

儿时山外的世界是一幅悬于天边的模糊画卷,精彩、神秘,且有一丝恐怖。最为清晰具体的城市概念,大概要数“霍童街”,时常听到从老人豁牙的门齿缝中跌落的“霍童街”,以及一些与霍童街有关的传奇色彩片段,比如拥挤嘈杂的码头集市、妖艳风骚的客店嫂、壮实狡狤的担柜头客,以及独木冲浪的惊险和赶鲜黄瓜的狂奔等,碎片化的描述在我心中勾画出一幅集市和山外世界的轮廓印象,并对其充满憧憬与幻想。

大美霍童 李在定 摄
初次邂逅霍童,是为了走那条从老家到洪口莒洲的茶盐古道。
古道基本荒废,断断续续的残躯湮没于芳草树木中,像被斩成一段段的青蛇躯干。踩着历经数百年无数脚板打磨得油滑如脂的古道路面青石,似乎能闻到浸润其中变馊的脂香汗臭。我的脚印与当年的某位合辙,便在这一时空续上我的前世今生。我的肩膀扛着沉重的扁担,扁担的一头挂一袋鼓囊囊的茶叶,另一头悬着沉甸甸的笋干,爬上鸡角寨,穿过门楼隘,循着霍童溪面升腾在空中的水汽往下走。我和结伴而行的担柜头客队伍脚步甩出雄浑的号子,惊飞枝头上的鸟雀;步伐弹出担子的咿呀声惊起蛰伏在青草间的蚂蚱。翻山渡水,过武圣庙、尹公宫,越花兰飞渡、古炮台、战楼亭,一路艰辛,一路景致。到达莒洲码头,顾不得晾干身上汗水,将山货装上小船,顺着溪水顺流而下,驶向霍童集市。山货很快被换成铜钱,还没捂热,又被换成黄瓜鱼、咸螃蜞、海带,装船、上肩,挟一股咸咸的海腥味回到山里,置于沿途村庄的某些木柜台上。担柜头客一头挑着深山的松涛,一头系着大海的潮音,霍童,便是一方山与海的桥梁与枢纽,见证着山里与山外世界的交流与融合。
霍童的山水自带仙气。拥塞粗犷的鹫峰、洞宫山脉,分枝行至霍童附近即变得异常清秀奇绝、飘逸俊朗;屏南与政和的溪流飞流激湍、曲折蜿蜒,流经霍童顿成平静温婉、淡泊柔顺。天下名山仙占多,这样灵性的山水,自然为仙家所钟爱,“未登霍童空寻仙”,霍童成为南方道教的发源地尽在情理之中。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在寻道求仙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再次踏进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霍林洞、摘星台,古仙人的修炼处,幽岩邃壑、云雾缭绕,如仙山琼阁,被冠以仙家“第一洞天”美誉的古镇山水,蕴藏着众多的仙踪与神迹。西周时期,霍桐真人在此修炼,霍桐山因此得名,并成为神仙的洞天和世人修炼的圣地;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云游天下,至霍童山即被紫灵芝及海山一色的生态景致所吸引,将霍林洞天列为大唐三十六洞天之首。自认为老子后裔的唐玄宗因此将“霍林洞天”敕名为“霍童洞天”。周代以来,数不清的丹士道人隐于霍童山炼丹修仙,鼎鼎有名的就有左慈、葛玄、郑隐、韩众、王玄甫、邓伯元、褚伯玉、陶弘景、白玉蟾等20余位。佛家来到东土后,也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鉴于香火鼎盛,北宋开宝四年,吴越王钱俶在霍童支提山建支提寺。明永乐五年,该寺重修,永乐帝赐建支提寺山门,并敕赐“天下第一山”匾额。明清两朝,支提寺4次受到朝廷敕建,5次获赐额。今天的支提寺仍保存着丰富的佛教文物和经书,有明万历二十五年御赐的铜铸鎏金大毗卢佛像,明永乐年间明成祖仁孝皇太后赐铁铸“天冠”佛坐像1000尊,明正统四年内府赐刊本《北藏经》6441册,明神宗颁赐《永乐北藏》经书等。支提寺历经多次兴废,但始终保持其佛教圣地的地位,与五台山、峨眉山等并列为中国佛教名山。
驻足凝神、呼吸,霍童山山水水的每一个角落,仍可见到飘逸的仙影、缭绕的香烟和萦廻的紫气。

霍童溪 李在定 摄
陆路交通飞速发展,做为一方码头港口的霍童繁华不再;自然科学和俗世观念的改变,炼丹修仙热潮消退。霍童从喧哗中沉静下来,在山水与芸芸众生市井中回归烟火人家的生活,在时代嬗变中重新寻找定位。
大隐隐于市井,铅华褪尽的老贵族毕竟不同于暴发的新贵,长时间酝酿与窖藏的陈酿比之新制烈酒无疑更醇厚绵长。霍童气韵犹存,2000千年仙气沉淀,3000年世沉浮,以及新时代不甘人后的复兴欲望,让霍童拥有众多的重量级文化和旅游符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农业科教示范镇、福建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名镇及中国最美村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镇,以及“一生非去不可的66个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之一,等等。
美酒是很容易上瘾的,对于霍童的喜爱,让我多次走进霍童山水。
霍童溪从千山万壑中汇聚奔腾而来,来到这一方天地,立刻变得温婉雍容,她依偎在古镇边款款流淌,是怕惊动了炼丹的道童清梦、喧嚣了木鱼的清音和天籁般的颂经歌,抑或集市的叫卖?山岚水雾氤氲,绿树青山与黛瓦飞檐倒映,霍童溪如一幅流淌的写意水墨画卷。

霍童古巷 刘岩生 摄
霍童古街巷和旧民居群落保存完好,青砖黛瓦,巍峨马头墙,雕刻精美的木门窗棂、斑驳的铜铁门钹,豪华而不失典雅,门窗砖瓦间浸透古老的传奇故事,折射着岁月的无尽沧桑。隋朝谏议大夫黄鞠以敢言不避权贵而著称,后辞官入闽,定居宁德霍童。为引水灌溉农田,先后在霍童溪南北岸开凿“龙腰渠”“度泉洞”,惠泽一方百姓,被尊为霍童拓主,足迹犹在。其后代黄大川建“福膺天爵”大厝,三座透后,装饰精美,迄今保存完整。缪氏32世祖缪齐川公建“兰成厝”,前部为商铺,平面二进三开间。同治年间下街走水,缪氏凿墙救援邻里,时任知县题制“善人居”匾以赠之。
古街巷蜿蜒,青石板路仍在回响着商贾络绎的跫音;银匠铺火花与叮当声裹在糕麦芽的香味里沿街巷飘飞。善的故事与美的韵味、浮生烟火与神仙飘逸一起镌刻在霍童的汉砖唐瓦上,流淌在明街清巷里,描绘出一卷被久远时光浸润的《清明上河图》,幽幽诉说千年的巨变与传承。路过霍童,我还时常为她的传统小吃所诱惑,在古巷里品尝光饼、八果糕、芋头包,感受美味中蕴含的厚重与积淀,寻找片刻久违的岁月宁静祥和。
晨雾中货担的吱呀,正午银匠铺的叮当,暮色里酒客的喧哗,都在霍童的新旧时空里酿。那些往来山海茶盐古道上的身影,道观佛院的晨钟暮鼓,喧哗千年的市井嘈杂,在霍童溪的臂弯里,凝成一块永不褪色的琥珀。走在霍童,仿佛听见古街苏醒的私语,总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与现实、人间与仙境之间漫步的醉意。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唐戈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洞天福地·诗画蕉城|唐戈:在仙境与市井间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