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福建日报|福安:林下生金富乡邻

2025-03-30 08:31 来源:福建日报

日前,在位于福安市范坑乡茅家坪村的森林公园,一朵朵硕大的熊掌菇破袋而出,村民穿梭在一排排架子中,熟练地采收、分拣、装筐。

“熊掌菇每年可以采收三季,今年预计能收获2万多斤,比去年多3000来斤。”毛家坪村村委会副主任毛希仔这几天忙着跑市场、对接客商,“目前,已经有客商给我们开出了每斤3元多的价格。”

在森林公园内,记者还看到,树下垂挂着一筒筒黑木耳,树干用布袋缠绕处还长出一株株铁皮石斛。“过去村里以种植茶叶、太子参为主,随着劳动力外流且传统农作物效益不佳,村‘两委’开始考虑引进易管护、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经济作物。”毛希仔说。

“毛家坪村海拔高700多米,植被资源丰富。这几年,范坑乡党委带领村‘两委’成员多次外出考察,最终确定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路子。”范坑乡重点项目办经办、毛家坪村包村干部赖珂楠说。

毛希仔对村子这几年的变化深有感触。“发展林下经济后,村集体收入每年都能增加2万多元。更重要的是,林下经济作物管护对劳动力要求不高,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赚。”

毛家坪村村民毛石木对此深以为然。“每年2月到3月摘熊掌菇,8月到9月摘黑木耳,不仅工作轻松,而且每天能有200多元工钱,我感到很满足。”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这样的案例在范坑乡俯拾皆是。初春时节,范坑乡徐家山村的福安市昌锦家庭农场黑木耳喜获丰收,细数今年的收支账,该农场负责人陈昌锦喜上眉梢。“黑木耳可以采收多茬,去年试种了4.5亩,晒成木耳干有2000来斤,价格高的时候一斤能卖30多元。”陈昌锦说,通过稻菌轮种,同样一块田,效益比往年翻了好几倍。

“要破解乡村劳动力短缺的困境,靠山吃山就要有新‘吃法’。”范坑乡党委书记林万堂介绍,近年来,为破解年轻人外流、劳动力不足等难题,范坑乡在做好油茶、茶叶两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积极盘活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拓宽群众增收路,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邱祖辉

审核:蓝青 林珺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福建日报|福安:林下生金富乡邻)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