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宁德新闻

新宁德拍客团|人文纪实之三:三沙港的“归航诗画”

2025-03-30 18:02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每逢午后,三沙港海天相接处,总会浮现一幕流动的光影诗画——归航的渔船犁开粼粼波光,惊起港湾成群的海鸥,划过天空,美不胜收。从四礵列岛吹来的海风,咸涩而又温热。渔民们倚着船舷,甲板上晾晒的渔网被落日沐浴着,裹着金边。码头上,孩童举着冰棒追逐着渔船的尾迹,老者用闽南方言聊着今天的收成,而年轻的情侣倚着缆桩,极致浪漫。

 

 

柳明格 摄

林森 摄

三沙中心渔港是闽东渔场核心区域。这座始建于1957年的渔港,曾是闽东渔民抵御风浪的庇护所,如今已发展为拥有现代化防波堤、监控系统的国家一级渔港。

郑毅雯 摄

林森 摄

李在定 摄

清晨五点,渔民们在码头上修补渔网、整理渔具,甲板上的吆喝声与海鸥的鸣叫此起彼伏,编织着代代相传的“做海”记忆。三沙的血液里流淌着闽南移民的包容基因——漳浦渔民自康熙年间迁居至此,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渔民共建家园,形成无宗派之分的独特社群。古镇的明清古街巷里,徽派马头墙与闽南红砖厝交错矗立,手工艺人用海蛎壳制作风铃,雷氏宗祠的雕花门楣静默诉说着迁徙与融合的故事。这里的渔汉如今依然操着闽南口音。它与台湾基隆港相距126海里,距马祖岛仅16海里。所以,三沙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岸渔民长期共赴同一渔场作业,两岸海上贸易频繁。三沙也成了台胞的避风港。1980年在此设立的首个台胞接待站 ,见证着“一叶霞浦·情牵两岸”的海峡情。而今,新港城蓝图正徐徐展开,8.58平方公里的规划将传统渔港与现代港口经济相融,见证着曾经“福宁门户”的蜕变。

林森 摄

柳明格 摄

卓仕尉 摄

卓仕尉 摄

每年的禁渔期都是5月1日12时至当年的8月16日12时。因此,三沙港的渔季一般为每年的8月16日12时开始。开渔节那天,铁枝台阁巡游、渔船齐发炮鸣,对海洋的敬畏与丰收的祈愿是世世代代三沙渔民的夙愿。

伏季休渔政策(5月1日—8月16日)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恢复,开渔后渔民普遍反映“鱼类密度高、满载而归”。数据显示,三沙海域潜在渔业资源年捕获量约500万吨,但受长期过度捕捞影响,实际可持续捕获量仍需提升。2024年,开渔时,霞浦县通过“综合补给船+编队分组”模式组织大规模船队出海,共有513艘渔船获准出海,涵盖刺网、围网、笼壶、桁杆拖虾等作业类型。渔业公司通过统一管理和技术升级(如灯光围网船),进一步提升了深海捕捞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每到开渔季,三沙港便有400多艘渔船出海捕鱼,包括刺网、围网、笼壶、桁杆拖虾等4种捕捞渔船和配套的捕捞辅助船。桁杆拖虾船,用于拖网捕捞虾类等海洋生物。笼壶类渔船,通过放置特制笼具捕捉鱼类。刺网渔船,则利用悬挂刺网拦截游动鱼类。灯光围网船,是在夜间通过灯光吸引鱼群后围捕。“捕捞辅助船”为渔船提供物资补给、渔获加工等配套服务。这些船只通常在完成海上作业后归港,甲板上满载渔获。三沙港渔季以捕捞金枪鱼、红石斑、小石斑、青鱼、石头鱼、龙虾等经济鱼类为主,2024年伏季休渔期结束后,单日渔获量可达100吨左右。其中灯光围网船性价比最佳,每艘船单航次平均产值达40多万元。

林森 摄

李在定 摄

李在定 摄

黄碧娟 摄

而归航是三沙码头最温情的时刻。一艘艘归航的渔船整齐地排列在码头边。渔获上岸,便通过吊车、输送带等设施快速分拣渔获,活鲜产品(如螃蟹、章鱼)通过“赶鲜船”24小时内直达市场。不时,还有些船从码头堤坝的隘口归航,码头上的老汉告诉我们,那是海钓船平安回来了。而码头上,渔民们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海的气息,他们熟练地搬运着一筐筐、一担担新鲜捕捞的渔获。一些游客也被这热闹的场景吸引,围在渔获堆旁,好奇地询问着这各种各样的渔获。这些渔获不仅是大海的馈赠,更是渔港风情画卷的点睛之笔。有了它们,渔港活了。

每日的归航,三沙渔港的海面上,雷打不动的标配有以下三种船:

“山海的交响”号游轮  蓝海 摄

“山海交响号”游轮:“山海交响号”游轮是宁德市首艘高端观光游轮,专为打造滨海文旅体验而设计。每天早9点从三沙避风港出发,往返北礵岛,途经北澳岛、小嵛山岛等网红地标,全程约1小时。2025年新增跳岛游,串联四礵列岛(东礵岛、南礵岛等),下午5点从北礵岛返程归港。

海上垃圾转运船  郑承东 摄

垃圾转运船:负责三沙港海面的垃圾收集与转运上岸。这艘锈迹斑驳的垃圾转运船,是三沙港独有的海上垃圾站,甲板上堆积的塑料瓶与泡沫箱,是这艘船每天从归港的船上搜集而来。

海上浮筏  郑承东 摄

海上浮筏:渔夫独坐的简易浮筏,类似方形小舢板,筏子由木板和浮筒拼接组成,主要为港湾内来往专用。为求稳定,渔夫需双腿跪板,自行划桨。这种海上漂的工夫,不是一蹴而就即可自行使用的。

三沙港的“归航诗画”是一幅流动的海上长卷。当最后一缕霞光沉入海平线,归航的汽笛声便成了最温柔的注脚——平安即福。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文字:大梦客

编辑:邱祖辉

审核:蓝青 林珺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新宁德拍客团|人文纪实之三:三沙港的“归航诗画”)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