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源头活水 落实八项规定⑤ | “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不下乡的理由”
1988年,习近平到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在宁德工作近两年时间里,习近平跑完了124个乡镇中的123个。4个不通公路的特困乡,他跑了3个,下党乡就是其中之一。
下党乡位于闽东大山深处,是宁德地区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这里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由于山路难走,小贩们都不敢进液体货物,以至于当地不少人连酱油都没有见过。
了解到下党乡的情况,习近平对乡干部表示,一定要去下党一趟。
1989年7月19日6点,习近平一行乘中巴车从县城出发,约9点到达平溪乡上屏峰村。这里离下党乡所在地下党村还有7.5公里,不通公路,大家就下车步行,顶着炎炎烈日,披荆斩棘,翻山越岭,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下党村。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一行前往寿宁县下党乡调研。
习近平顾不上休息,就在鸾峰桥边上简陋的小学教室里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听了乡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汇报后,习近平作了讲话,对下党乡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并决定率先解决通乡公路、水电照明和办公场所这三大问题。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在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图源:《习近平在宁德》
简单的午饭后,大家稍作休息,就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晚上8点多才回到寿宁县城,整整一天,往返一共14个小时。
第二天一早,习近平在寿宁县政府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他提出,下党乡的发展建设要优先考虑,让各部门负责人或代表表态——你拿多少钱、他拿多少钱,现场就定下来。
一进下党,习近平协调筹措了72万元,用于修建公路、通电照明、改善办公条件,作为帮助下党乡摆脱贫困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一进下党后不到一周,一场罕见的暴雨洪灾袭击下党。
1989年7月21日晚,下党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灾情严重。26日,习近平冒雨步行3公里,走了1个多小时才赶到受灾最重的下屏峰村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当时,芹洋乡溪源村到下屏峰村的路基被洪水冲毁,基本看不到路坯,大家只能沿着坑坑洼洼的河道岸边向上游跋涉,时不时还要过独木桥,踩着石头当垫脚。
图源:央视网
二进下党,习近平为洪灾中的百姓送来了慰问金和灾后重建资金,经受洪灾的下屏峰村开始重建家园。
1996年8月7日,已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省交通、财政、民政、老区、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再次来到下党乡。他察看了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的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桥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下党乡发展基金100多万元,帮助当地修建机耕路和发展生产。“七年来,我一直牵挂着下党。”习近平说。
三进下党,已在福建省委副书记任上的习近平带来100万项目款,自此,下党乡有了第一条省际公路。
山清水秀,旧貌换新颜的下党。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三进下党,是习近平心系贫困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只要不开会,一有点时间,习书记就要下乡去,一年里半年的时间都在下乡。”时任宁德地委政研室副主任李金煊说。李金煊曾多次跟随习近平深入基层调研,当时有政研室的同志总结,习近平到闽东后不知道“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
时任宁德地委秘书长李育兴说:“习书记不仅一贯强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自己也始终以身作则。他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到贫困地方去调查研究,带动解决实际困难,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不下乡的理由。”
收录了在宁德工作期间重要讲话和文章的《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这样指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八项规定第一条,“要改进调查研究”。
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来源:新福建
编辑:陈娥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汲取源头活水 落实八项规定⑤ | “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不下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