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峰(蕉城)/中药名与人生观
宁德网消息(陈燕峰)近日鼻炎又犯,小姨子正在帮我炮制治鼻炎的一个广西偏方,用的原材料是茶油和一种叫鹅不吃草的中药。听到鹅不吃草,顿感这个中药名称很有寓意,便请教身为药师的爱人兰。才知原来很多中药命名是如此有趣且别有用心。然而想想,人生就如这中药名,每个人生都有不同的故事,即使光鲜的人生背后也蕴藏着一个别样的故事。下面写几个我所了解的中药名典故及自己所理解的人生观。
当归
古时,有一新婚男子上山采药,对妻子说三年回来,谁知一去杳无音讯,三年后仍未归。妻子因思念丈夫而忧郁悲伤,得了气血亏损病疾,后来改嫁。谁知她丈夫回来了。她对丈夫哭诉着:“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子也懊悔不已,遂把采集的草药给妻子,竟然治好了她的顽疾。于是,便取名为“当归”。
很多时候,人生需要多一份的坚持,因为希望和成功总是恰如其分地如期而至。
徐长卿
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蛟伤,伤情严重,御医久治不愈,只好张榜招贤。民间郎中徐长卿看见榜文,便将采摘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连服三日,李世民病愈。李世民问徐郎中所用为何药,徐长卿无言以对。原先李世民下一道圣旨凡带“蛇”字都要忌讳。徐长卿只好言语此草药尚无名字,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那将用徐长卿来命此中药名。
很多事情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方式不同或者出发点不同,如果换一种方式去处理事情,换一种心态去看待事物,或许便是柳暗花明。
鹅不吃草
相传,从前,有一农家孩子,自幼患鼻炎,长年鼻塞流黄脓鼻涕。孩子家里养有一群鹅。一天,他赶着鹅群到一个山边的地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有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却一口都不吃。小孩用竹竿把鹅群赶到草旁,鹅群只低头闻闻,又跑开了。小孩心里好奇,拔一株草用鼻子闻了一会,忽然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开通了。后来,他再不流浓臭鼻涕了。同村还有几个患鼻炎的孩子,也用这种青草塞鼻,都很快治愈了。从此,这种草的药用功效逐渐流传开。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吃草”。
很多人所排斥的东西或事情其实未必丑陋不堪,当你亲身经历时,或许有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人生贵在体验,而不是随波逐流。
墓头回
相传以前,绍兴有一神医在一次出诊途中经过一个坟场,见一群人抬一口棺材去安葬,棺材里不时漏出滴滴鲜血,他叫抬棺人停下,征询死因,得知是产妇因分娩流血过多,没有气息。他细察后,从墓头拔起几株草,嘱咐煎汤灌服,不一会儿,产妇便起死回生,人们就称这种草为“墓头回”。
很多时候,看到一些小小的挫折便以为失败,放弃了努力的机会,其实只要不气馁,坚持不懈,相信会峰回路转。
女贞子
相传在秦汉时期,江浙临安府有一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窈窕动人,琴棋书画俱通。员外视若掌上明珠,求婚者络绎不绝,小姐均不应允。员外却贪图升官发财,将爱女许配给县令为妻,以光宗耀祖。哪知员外之女与府中的教书先生私订了终身,到出嫁之日,便含恨一头撞死在闺房之中。教书先生听闻小姐殉情,忧郁成疾,茶饭不思,不过几日便形如枯槁,须发变白。数年之后教书先生到此女坟前凭吊,以寄托哀思。见坟上长出一株枝叶繁茂的女贞子,果实乌黑发亮。教书先生遂摘了几颗放入口中,味甘而苦,直沁心脾,顿觉精神倍增。从这以后,教书先生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饥,病亦奇迹般地日趋见好,过早出现的白发也渐渐变得乌黑了。他大为震惊,深情地吟到:“此树即尔兮,求不分离兮。”
在奋斗前行的道路上或许彳亍独行、孤军奋战,但只要拥有成功的信念,相信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如愿以偿的。
中药成千上万种,用法不同,功效也是不同,也有很多可能只是一字之差,一种中药无毒,另一种中药可能是剧毒。中药本身及其名称更是奇妙,人生亦如此,用心感受,它将是一方治愈系的良药。
责任编辑: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