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乡土视野里的故园之恋

——《故园深深情满怀》序

2016-01-09 10:33 来源:宁德网 阮兆丰

乡土视野里的故园之恋

□ 阮兆丰

我自幼在外,偶尔回乡,对家乡的记忆模糊而亲切。兆菁兄嘱我为文集作序,颇感惶恐。及至收到《故园深深情满怀》文稿,一口气读下来,乡亲们笔下的山水、老屋、村校、祠堂……生动而鲜活,沧桑而凝重,字里行间洋溢着乡亲们的浓浓情愫。久未谋面的家乡——古田县大甲镇,一下子清晰起来。

家乡是美的。美在一山一水,美在一草一木,美在一砖一瓦。也许你曾走遍世界,领略过无数的风景名胜,但家乡的祠堂永远是最崇高、最庄严的;家乡的老屋永远是最温暖、最亲切的;家乡的老树永远是最伟岸、最巍峨的。阮以敏在《家乡的老屋》中这样写到:“冬天里,太阳一出来便照到大厅,从西移到东,整个大厅暖洋洋。老人们晒太阳,女人们纳鞋底,小屁孩们则在其间嬉闹玩耍。”轻描淡写,把老屋中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曾经,信奉基督教的乡人,都会集中到老屋做礼拜,唱诗祷告,祈福祈平安。”祝福声声,温暖满满,“老屋”也就生机盎然了。其文笔营造了一种很淳朴的氛围,娓娓道来,让人觉得作者内心平静如水,而真情却在其间潺潺流淌,值得点赞!阮兆菁在他的《情定罗汉松》一文中也挥笔写到:“它造型优美,亭亭如华盖,长得翠绿欲滴,光彩照人。树皮光滑滋润,丝毫没有衰老的迹象。似方似圆的躯干,如青铜发亮,巨枝繁叶,铁骨叠翠,张扬四方,无愧为‘神州古木’,堪称国宝。”家乡一棵3000年的罗汉松,在作者的眼中是如此地崇高、神圣,是如此地骄人、傲骨,这寄托着作者几多情感?

家乡是鲜活的。鲜活在满村疯跑的孩子们嬉戏玩闹中,鲜活在聚在井边洗刷的姑嫂婶娘们的欢声笑语里,鲜活在村头巷尾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叔伯长辈们的高谈阔论间,鲜活在锅边糊、芋头面、白粿、糍粑、蛋燕的飘香中。家乡物华天宝,名产丰富。阮周华就从苦笋这一不起眼的物产中,写出大甲苦笋的亲情和友谊,让家乡鲜活起来,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鲜活起来。“闲暇归乡,看看熟悉的故乡山水,看看守望家园的老人,返时肯定不忘带上山珍苦笋,好让一家人品味舌尖上的乡情。”流畅的文字,款款的情思,在《大甲苦笋》的字里行间跳跃着,流淌着。阮以芳在《家乡的清明茶》中就把自己那份对父亲的敬仰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也很怀念清明茶的味儿,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妈妈都要打来老房子里清甜的井水,烧上开水,为父亲倒上满满的一大杯。我们都爱喝父亲的茶,茶味儿里还带着父亲喝过的烟草味儿。”品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的眼里是否噙满感恩和深情的泪水?

家乡是厚重的。厚重在族谱中记载的生生不息的历史里,厚重在常年辛勤劳作却收获不丰的生存挣扎之间,更厚重在朝代更迭、社会动荡给父老乡亲带来诸多无奈的苦难之中。阮养进的《家乡的青白方正坪》就把家乡厚重的历史写得深含哲理,表达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头门口前的四角坪是青石铺就的,并且隔成四个部分,青色代表青天、清白,四个部分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二门口前的四角坪,全用白石铺成,白色代表白日、洁白、无瑕。一门青,二门白,一青二白,清白做人,留得清白照人间。”小小四角坪的设计理念,居然蕴含着如此深邃的思想,无怪乎惊叹于先祖的睿智了。阮廷成则以一个记者的目光写出了家乡的《风雨廊桥》:“在家乡大山中的古道上,还有很多这样承载着千百年积淀下来的行路文化的风雨廊桥,从古至今,留下了无数行色匆匆的身影。古道悠悠,荒草蔓蔓,风雨廊桥,留在了一代人深深的记忆中。”一座廊桥,见证着家乡人民生活之艰辛,见证着家乡生生不息的厚重历史,也烛照着故乡前行的脚步。

家乡更是充满希望的。希望在延绵不绝的新生命的诞生中,希望在人才辈出、一串串令父老乡亲们引以为豪的名字里,更在家乡人民自强不息、发挥聪明才智改变落后面貌的努力之中。宁古路、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规划馆,这些新鲜的词汇让家乡充满了希望,希望之花在家乡人民追梦的脚步声中傲然绽放。阮凌霞在《一路改山河》中挥洒自如地写到:“一条畅通的道路,缩短了城镇之间的距离,让大甲镇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大甲镇工业区,带着蓬勃的朝气,驻足在了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壤上。”余青春在《梦里家园》中憧憬着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昨夜梦里,您来了,牵着我的手踏着细碎的光阴,回眸,展望,我记忆里荒芜的来路瞬间春暖花开。”家乡人民以自信和聪慧,正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沐浴着春日的阳光,追逐梦想,追逐希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抒写家乡情”。《故园深深情满怀》全书文作60多篇,13万多字,全部由家乡作者所写,包括不同的年龄层。文章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或记述家乡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或赞美故土的自然美景、名胜古迹;或追忆故里的峥嵘历史、革命风云;或反映桑梓的岁月变迁、亲情故事;或歌颂家园的建设盛况、杰出人士……

相信不仅是我,读过《故园深深情满怀》的每个人,都会被拨动心弦。年长者照见童年身影,回首走过的大小脚印;少年郎认识家乡,了解乡土历史人情;游子尽可细品乡土乡味,抚慰乡思乡愁。

多年在外,口味也有了改变,但我仍独恋故乡的蛋燕。过去家乡交通不便,山多地少,货物交换困难,红薯是主食,加工晒干的番薯米常吃却难以下咽。但家乡人聪慧,一薯多吃,粗粮细做,其中蛋燕最为有名,将红薯淀粉和鸡蛋搅拌成糊状,置锅中摊成薄皮煎熟,起锅切成条状即可。煮一锅热汤,加入芹菜葱蒜,有条件的加点肉片海鲜,最后放入蛋燕,起锅盛上满满一碗,吃起来口感滑溜、弹性十足,入口难忘。而记忆就这样融化在家乡的味道里,任由一点点的思念牵引出无尽的思绪,够我在异乡一个人静静地独自品尝……

《故园深深情满怀》就是家乡老屋饭桌上那碗热腾腾的蛋燕。

(注:《故园深深情满怀》一书近日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陈淑琴

关键词

家乡 蛋燕 深深情 老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