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秋风起,晒薯米

2016-01-10 10:17 来源:宁德网 陈启西

秋风起,晒薯米

□ 陈启西

             

在我很小的时候,吃白米饭还是件奢侈的事。那时家里做饭时,母亲只在锅边放一小撮米,其余都是番薯米。那一撮白米饭像一弯细细的月牙,与全锅薯米饭黑白分明。白米饭都是给小孩吃的,即便没有牙齿的祖父吃得都是薯米饭!我至今还惊奇于不识字的母亲居然用了这么好的比喻,把那锅沿的一点白米饭比喻成月牙,真是诗意得让人心碎!

番薯曾经是百姓的主粮,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门边角落斜靠着几把番薯推,那是加工番薯米的器具。每年秋后,满山遍野的番薯到了收获季节,村民全家出动抢收番薯。为何要抢收呢?秋风起,摞在地里的番薯,若不及时收回,一旦霜降,没几天就烂在地里,大半年辛苦就算白费了。为了赶收成,许多家庭倾巢出动,连哺乳期妇女怀抱婴孩上山帮忙。忙收番薯时,一般是老人、妇女在前割去番藤,壮劳力掌锄掀番薯,小孩在后面将一串串番薯分卸装筐。掌锄的多经验丰富,懂得番薯生长的大致规律,一锄下去不至将番薯破损。番薯属耐旱作物,种植地多为山地,甚至交通不便的山谷隙地等,收成的番薯运回家多半靠人们肩挑手提。番薯特别沉,即使壮劳力也挑不了两箩筐。小孩用小簸箕装不小十个就有二三十斤,拼尽全力往家运,中途汗流无数、磨破肩膀不说,还不知要停歇多少站。中途饿时,就地取一番薯到溪边洗洗即可生吃,过霜的番薯特别甜,一小半个下肚,基本解决问题。番薯一藤产五六斤,每家都有几千乃至几万藤,收获的番薯堆满大厅、饭桌底,乃至整个院子。

番薯丰收时节,最难的活还不在地里,而是运回家后的加工。虽然白天农户忙得筋皮力尽,但为了赶上好天气。许多家庭收工回家,饭前饭后,父妻、老人齐上阵。每人对着墙角支一把番薯推,下面置一箩筐,“吱吱……”声此起彼伏,每推满筐移到一旁,再取空筐继续,直至推够当天凉晒量。凉晒番薯米多安排在田间开阔地,或村旁山岗风口处。人们预先用木棍或竹子,在地上打一个个叉子,下口大上口小,每间隔两米签一个叉子,在叉子与叉子之间,架上一根碗口粗的竹子,形如简易单杠,将一张张竹簈斜靠在架子上。新切的番薯米,要均匀地铺在竹簈上。凉晒番薯米,对天气要求较高,风弱不易干,风强要防掀翻竹簈。夜里往往风势较强,为防夜里大风,多要绳索加固。每隔两三天,村旁山岗上凉晒的薯米就风干,马上要换上一批新推的番薯米。壮劳力用扁担挑起满筐番薯米朝凉晒场飞奔,赶在起风前晒薯米。

秋风起晒薯米,最忌下雨。正在凉晒的番薯米一经雨水,不霉变也发酸,即便再有好天气,晒干后也是煮不烂,多伴改做饲料了。白天有雨,可用雨布盖上,怕就怕在夜里不期而遇的降雨。凉晒半干的番薯米,再倒到谷簟上凉晒,一张谷簟可以凉晒十几张簈上倒下的半干番薯米,放在谷簟里晒到番薯米发硬,落簟脆声即可装袋封口入谷仓,可储存一年,陈年没吃完的薯米多半拿去喂牲口。另外,地里刚收成的番薯没来得及加工成番薯米,不能久置,特别破损的极易霉变,每年因此各家都烂掉不少番薯。

新鲜的番薯除了加工成番薯米外,可直接与稻米参杂煮饭,甜味十足,香气扑鼻,那年月缺少零食,新番薯饭无疑就是一道天然的“零食”。有的家庭在晒番薯米闲暇之时,还会制些番薯干。晒薯干要挑选品相较好地番薯,整个在大锅里焖熟,取出切片放在簈上凉晒,以作待客食品。

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当年满山人声鼎沸挖番薯的景象一去不复返。秋风起晒薯米,成了那年代人们一道特殊的记忆。

责任编辑:陈淑琴

关键词

番薯 凉晒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