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俭/剃头店
宁德网(汤文俭)每次听闻“剃头店”,扑面而来阵阵暖意。
村里剃头店由一座老房子的闲置厅堂改建而成,简陋老旧。地板粗糙不平、木墙褪色斑驳、小土灶尘土飞落……它躲藏深处,并无招牌,声名却传播四邻村庄,成为人们日常组成部分。也许不被村人牵挂,但是一旦失去却徒增烦恼。
村里人口众多,剃头店师傅多达三人。长者六十多岁、个头高大。两位中年人近五十岁,一位个头瘦高,另一位耳聋脚瘸。三人都未曾婚娶。相对“小隐隐于野”的僧侣,他们更像“大隐隐于市”的俗家弟子。
每天清晨,师傅存储的心情绽放。他们站立门口仰望天空,舒展身体。过了一会,分工干活。高大长者扫地,瘦高中年挑水、烧水,残疾中年擦拭桌椅、收拾毛巾……他们轻柔触碰扫把、扁担等物件,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般。缓慢从容的动作节奏,仿佛酝酿着修行。地气渐热,门外来人。忙里偷闲的大人,带着一身劳累来了;视剃头为惩罚的小孩,被大人牵手哭啼着来了。师傅问候几句大人,调笑一番小孩。店铺立刻弥漫祥和之气,化成如寺庙般的修行之所。
村人都有亲近师傅。就像田地放牧的牛儿认准主人一般,每人找准师傅,接受剃头。师傅先轻轻洗发,如抚摸般让人酥麻舒适。接着他娴熟剃头,反复修改,如制作艺术品般。最后他小心翼翼地刮净疵毛,如锦上添花般。结束后,村人发型阳光清爽,如泥土般朴实有味。
相比两位健康师傅,那位残疾师傅更是付出多多。他先从村人口型、手势中,如村人猜测哑语般地判断意图,然后如肩挑千斤重担般地徐徐移行,剃头不止。即便艰辛种种,他却像修行高僧一般修为不俗,手艺精湛,剃出的发型柔和有型,效果不凡。因了他的诸多不便,村人就不但要高声说话、用力比划,还要不时转动身子迎合剃头。动作之多仿佛被剃头者才是师傅,而师傅却成被剃头者。虽然这般费劲说话,任由摆布,村人却感动满满。
等候剃头的人们和聚集此处的村人海阔天空地聊天。上屋叔公刚刚说着邻居稻苗长高,里厝的高嗓二哥却抢过话头说起明年要去省城打工,因为他的声音洪亮,还让人感觉言语特别在理。又过一阵,才进店的下屋三叔又说起外甥考上重点大学,大家再齐刷刷转移话题,兴奋说道。倘若一时无语,外厝大伯就出外一圈回来开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仿佛走出店门,他就望见齐天大圣驾云而来。剃头店上演一幕幕剧情,流泻一场场乡趣。
村人一边头颈转动地被剃着,一边耳闻聊天者的谈笑声,有时目视镜中尚未成型的发型忍俊不禁,有时脑海中前世今生般地浮想联翩。每人忙碌并快乐着。
村人进进出出,结束一场场剃头。师傅手起手落,完成一次次劳作。进去时候头发乱蓬,面貌猥琐,出来时候发型焕然,精神抖擞。仿佛洗发是洗礼,洗去烦恼;剃头是超度,消除颓废。人们高兴地说声“谢谢”,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渐渐离去。师傅目送他们的崭新形象,不禁目露慈意,嘴带笑意,面容上禅味十足,仿佛已然修行得道。
黄昏时候,店铺重归平静。师傅缓缓整理物件,淡淡收拾心情。一阵晚风吹过,剃头店化成一幅素淡却不褪色的画面,飘荡乡间。画中是三位为纯朴村人精心剃头的师傅!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