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萧然/门前的龙眼树

2016-07-03 10:27 来源:宁德网

宁德网(萧然)家门前有一株郁郁葱葱的龙眼树,每年春去夏来,果实挂满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腰,熟透的龙眼甜津津的。闻着龙眼那独特的芳香,常令人感受到生活的晶莹与芬芳。

龙眼为中国南方水果,多产于两广地区。与荔枝、香蕉、菠萝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其树高一二丈,叶长而略小,开白花,成实于初秋。其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则晶莹剔透偏浆白,隐约可见内里红黑色果核,极似龙的眼珠,故以“龙眼”名之。古书上“龙眼”一名虽没清楚的来源,却有两则有趣的传说:传说一:相传古时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摧田毁屋,为害一方。有英武少年名叫桂圆,决心为民除害。他只身与恶龙搏斗,用钢刀先刺出恶龙的左眼,在恶龙反扑时,又挖出其右眼,恶龙因流血过多而死,桂圆也因伤势过重去世。乡亲们将龙眼和桂圆埋在一起,第二年便长出两棵大树,树上结果,果核圆亮,极似龙眼。于是,称树为“龙眼树”,称果为“龙眼”,又名“桂圆”。传说二:有一个人,结识了一条善龙。后来街上贴出皇榜,招寻龙眼为皇后治疗眼病。此人去找善龙,善龙就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下来给他。此人把龙眼献给皇帝,皇帝大喜,赏其金银若干,说你若能把另一只龙眼也搞来,我让你做大官。于是此人又去找善龙。善龙说不行,一只眼可以给你,两只眼都没了,我怎么行云布雨?此人便趁善龙不注意,掏出刀子就朝龙眼上猛刺。善龙疼而大怒,张口将此人叼起,摔了个一命呜呼。那只龙眼掉到地上,变成了龙眼树。

对龙眼的认知源于早年在县里工作时一位务实的莆田籍领导,他对龙眼情有独钟。他告诉我们,龙眼在莆田境内的栽培历史悠久,始于汉代,距今二千多年。据左太冲《蜀都赋》记:“旁挺龙目,侧生荔枝。龙眼唯闽中及南粤有之”。唐御史黄滔撰写的《黄山黄岩寺碑铭》:“莆田东峰庙早有龙眼栽植,迄唐乾宁二年(895年),仍见‘嘉树比桠’。”唐宋以后,莆田境内龙眼的栽培日益繁盛,北宋黄庭坚《涪翁杂说》载:“龙眼唯闽中及南粤有之”,这里闽中即指莆田。苏颂《图经本草》也记有:“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蜀道出荔枝处皆有之。”到明朝后,莆田境内龙眼的栽培更盛,明陈道、黄仲昭《八闽通志》(公元1419年)记载:“荔枝才过,龙眼即熟,……兴化府郡人植之亦多。”他常怀念哺育了世世代代兴化儿女的木兰溪两岸,那里气候温和,雨露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质适宜,所产的龙眼质味冠神州。宋苏轼赞曰:“闽越人高荔枝,而下龙眼,吾为平之荔子,如食蛑蝤大蟹,所雪流膏一啖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齿久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蛑蝤也。”龙眼的医疗价值早在《本草经》中已有载:“龙眼甘平、无毒、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又述及:“龙眼开胃、健脾、补虚、益智。”明代以来,莆仙人在宁波、上海等地设立桂圆行,把兴化桂圆销售到大江南北乃至国外,从而确立了“兴化桂圆甲天下”的良好声誉。兴化桂圆干按照龙眼品种规格大小不同,有大三元、三元、四元、五元、中元、砂珠之级别。其中规格最高的等级称为“大三元”、“三元”。据史料,对兴化桂圆干规格名称叫法原来与宋朝兴化地区的三位状元有关。公元1166年、1169年、1172年连续三届的科举殿试,三位状元是当时兴安境内的冲锋人萧国梁、龟岭人郑侨和龙屿人黄定。萧、郑、黄三位状元,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后人在兴安县大漳溪溪南建“联奎塔”、“三元祠”以纪念祭奉之。也许是由于一郡百里七年三状元这种空前绝后大喜事,所以将品质甲天下的特产桂圆干中的极品桂圆干称为大三元,上品称为三元。并已形成浓厚的三元文化。女人分娩“坐月子”期间,要食用兴化桂圆干,婴儿随母亲共享用蝉联三科状元命名的极品桂圆干之后,期盼长大后能大福大贵,像三位状元公那样光宗耀祖。另外,莆仙地区每逢喜事,如结婚、乔迁等,其习俗中均有把桂圆干和花生、红枣等串结成串,挂在门窗上方,以避邪恶,迎富贵。此外,湄洲岛民间流传的“出花园”成年礼俗具有独特的涵义,意为男子在l5岁时,结束了由父母呵护的“逛花园”般的儿童少年时代,已长大成人了,红肚兜里压着的12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寓含大贵大富,一生平安。这也说明三元文化的传承。“碧叶衬龙眼,十里流金黄”。在莆仙大地的村村落落,甚至一些人家的庭院里,都可见葱郁的龙眼树。莆田籍领导的梦想是退休后回老家屋前屋后种几株龙眼树,并兴致勃勃邀请我们到时去做客,在葱郁芬芳的龙眼树下请我们品茶、尝龙眼,至今仍记得他说时一脸的灿烂与沉醉。可惜因操劳过度,他在任上不幸英年早逝,令人不胜唏嘘。我们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事情,恍惚中,我们都忘了时间。

望着家门前夏日又长出新叶的龙眼树,不由记起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写下的诗句:“记忆还泡在水里/而我还在和回忆过不去/我们相遇的地方我取名:怀念/那条站在脚下漆黑的路下/龙眼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在这里,龙眼树成为一种具体的诗意存在:对美与爱的追求。有时常想,生而为人,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有存在感,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如能将自己的存在想象为一棵龙眼树,盛开之后,悄然陨落,不也是一种无言的诗意么?

责任编辑:smq

关键词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