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梦昕/邂逅梅峰书馆

2016-07-10 09:31 来源:宁德网 梦昕

宁德网(梦昕)梅山早有所耳闻,说那里盛产柿子,色红味甜,一直想去领略一番。后来得知梅山还有一个年代久远且声名遐迩的“梅峰书馆”,想去探访的愿望更是与日俱增。

去年初冬,终于有机会前往梅山采风,心中甚是欣喜。我们一早便从县城出发,车子盘旋在蜿蜒的公路上,车窗外,蓝天白云,树木瓦舍,在初冬的阳光下,水洗一般的清澈。远看峰峦起伏,川谷跌宕,间或有一些细小的溪流从眼前潺潺而过,心境渐渐开阔明朗起来。

梅山,是咸村镇一个偏远的古村,也是唐宣宗年间进士汤耳——汤知县的后裔聚居村。一株千年古榕树守卫在村口,枝繁叶茂,青葱苍翠,清幽的景色与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连成一片,整个村子显得明丽、安详。村中遍植柿树,枝头挂满红灿灿的柿子,给静谧的小村平添了几分妖娆。

走进村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质朴的风,带着浓浓的墨香气息,似凝固了岁月时光。清晨的炊烟已差不多消散尽,村子上空仍笼罩着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山岚,在阳光照射下颤动着隐隐的光波。虽是冬季,这里却不见冬的影子,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惬意,也生庸懒。

在村中老者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清朝建筑的老宅。老宅照壁上有一个大大的“福”字,两扇斑驳的大门上分别写着“神荼、郁垒”,门楣上悬挂着“奎壁联辉”横匾,透着丝丝的古意。进入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高悬在门厅上方的“隔怅延禧”匾额,那是光绪四年副举人魏开铨给师母贺寿而送的;下方则是一副对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文昌新入有光辉”,颂扬着朝庭恩泽和文风昌盛。环顾四周,肃然凝重的氛围,让人恍然间走进了一座古朴高雅的文化殿堂。就是这么一座典藏在民居中的老宅,镶进了一页页厚重的历史,数百年来,与梅山村唇齿相依,一脉相关。它就是梅山传授学问的课堂,也是梅山村人向往的神圣之地——梅峰书馆。

驻足书馆门前的台阶上,轻声诵读着门口那幅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魏敬中亲笔手书的赠联“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弟兄”,思绪不时涌动着,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风尘脉络,站在了几百年前的那块土地上,目睹曾经书香盈室的热闹情景,听闻青衫士子琅琅的读书声,感受着历史数百年的文化积淀。

梅山村自古崇儒重教,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公元870年前后,汤知县的长子汤让迁居梅山后,修屋筑路,建造宗祠,开荒造田,引水修渠,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汤氏后裔牢记礼仪为先的祖训,不忘儒学,设立私塾,对学童进行启蒙教育,将汤氏家族的耕读传家理念一代代传承下来。明成化年间,聪明睿智、才情横溢的梅山姑娘汤满娘与宁德七都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进士林聪(后任刑部尚书)喜结连理,在林聪的影响下,梅山村创办了梅峰书馆。先生德高望重,教学有方,近至咸村、川中,远至霍童、七都的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求学。此后,书馆读经论道蔚然成风,历代不辍,一拨又一拨的莘莘学子在这里聚首研习,孜孜不息。

梅山村虽小,文化传承却颇为深远,自梅峰书馆开馆授业以来,许多历史名人都留有楹联匾额。林聪曾多次亲临梅山,为汤氏族谱撰写《谱序》,还为书馆赠联:“翠黛娥眉应验夫人两朝诰轴,青云仕路还期子侄百代书香”,是他与夫人汤满娘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的深情写照,凝结了他对梅山学子的殷殷期望,可惜手书联于“文革”时被毁。书馆先生六十寿诞,学生送的“养教有方”匾和“广种桂兰荣玉砌,长培桃李沐春风;桂蕊兰芽恒沾世泽,杏林槐市咸被恩光”等祝寿联,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先生的尊敬和感激。恭立于前,耳畔回旋着先生的声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有七都进士林洪迪的赠联“梅纳春先寒透凤山香彻骨,桂开秋早气嘘蟾窟树萌芽”,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书馆,却也反映出梅山的人文郁起,蟾宫折桂,魁台历游,在深山僻壤亦不乏其人。

梅峰书馆是梅山村文化灵魂的聚集地,在教化民众、传承文明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人才源于教化,读书方可成才,凡在这里熏染过的学子,大多功成名就,梅山这个仅152户人家的小村庄就走出了2位知县,近10个秀才,可谓人才济济。

时光如斯,历史文化的积淀,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湮灭。走进梅山,这里的一石一瓦都有岁月留下的痕迹,这里的一草一木皆遍尝风霜雨雪。青山斜阳依旧,牌匾楹联依旧,梅峰书馆是梅山的根,是梅山富有特定生命的历史,是一个凝固的传统符号,其所蕴涵的内在文化精神,永远根植在梅山人的心中。

责任编辑:吴圣锦

关键词

梅山 书馆 梅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