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周贻海/“做福”

2016-08-07 20:53 来源:宁德网

宁德网(周贻海) 忘记了是今年正月初几,我大病初愈,但还需去上城附近的医院定期打针。母亲说,上城有“做福”,你身体虚弱,阳光又还好,出去走走吧。我应允了。其实母亲的腿脚也不利索,走远了会压迫神经,严重时会僵得无法继续。然而为了内心的某种信念,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偶尔相互搀持着,还是缓缓前行。

“做福”这个仪俗,我不是太懂,隐约是福头在正月前夕收了各家各户的香火“丁钱”,然后择个黄道吉日,在地主宫里集中办了“祈福筵”,各家各户来吃喜。就是这个过程,十里八乡不太走动的乡邻在祥和热闹的欢喜筵席里,互相问候,彼此认识,恭祝当下和来年健康平安,也是节日一景。

在去县医院与地主宫的岔道口,我接到了泰安宫福首吴宗招的电话,这才想起泰安宫的祈福帖早在正月前也已经收到了,是吴老先生亲自送来的。就在与吴老先生通话的支吾不定间,我没有注意到与母亲已经走散了——母亲去了医院(她以为我会先去医院打针),而我则先期寻到了营尾宫(上城境地主宫)。奇怪的是这时营尾宫里冷冷清清,不像是办喜宴的样子,一问,似乎是母亲记错了日子,这里的“做福”已经散了。于是返身去接母亲。

母亲在医院等我干等了一阵,就匆匆赶来。见了面,心有不悦,她喃喃自语,语焉不详地说,收了“丁钱”又不通知人去“吃喜”,云云。实际上,“做福”并不见得有那么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也不是说给了“丁钱”就一定要“吃回来”。这些年,我们年年记“丁钱”,但是很少去“吃福”。“丁钱”更多意义上是像“祥林嫂”故事中的“捐门槛”,是善举,是布施。只是这次母亲看见我病得不轻,希望为我祈福,对“做福”参与的愿望就显得更加在意一些。

吴宗招的电话又来了一通,询问的语气愈加有些急促,看来泰安宫的“福筵”快要开席了。然而泰安宫离营尾宫还是挺远的,过了长长的马路,还要爬一段陡坡,我真担心母亲的腿脚。母亲却轻松怡然地走在了我的前面,早忘记了她脚腕的“神经压迫症”。

吴宗招是上世纪60年代《柳絮》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泰安宫》一文曾有介绍:“泰安宫”俗称上安宫,创建于宋度宗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当时只是一个浮屠耳。此处于元末明初,成为明开国功臣、现福建省历史名人袁天禄偕同兄弟组建的,曾经震荡闽东一时的民间武装——泰安社的营地。明代万历年间甲戍科进士,现福建省历史名人游朴仕前曾在这里办过书堂。宫门外竖立双斗石旗杆一对,制作雄伟,直耸云霄。内凿七星池一方。早年从池中出土的七块半球形的七星礅,在每块的圆弧面都阴刻正楷“午丁未坤”等不同的字样。经考究才知道这是比作大熊星座的七颗星辰。令人咋舌的是,柘荣先贤几百年前就知道太空就有各种星座,并将天象中的日月星辰运用到建筑当中。2000年3月,柘荣县人民政府将泰安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与老吴言谈中还得知,泰安宫神明礼俗,每年有七个重要节日。开正福择在每年正月的上旬或中旬蒸祭;5月20日(指农历下同)芙蓉圣母华诞;10月23日宫神生辰;冬季仲月择日奉祭圆满福;一年中还有观世音菩萨诞辰、得道和出家三个节日。

老吴说的不少,可是我还是领悟的不多,而“做福”筵席已经上了好多冷盘菜。我与母亲饥肠辘辘,又同喜欢吃“汤圆”,就不忌讳还有没有贵客将临,埋头默默吃了起来。待正式开席,我俩都已经饱了。于是相视窃喜,暗自发笑。其实我的某些幽默,是母亲遗传的。母亲放开心的时候,也会制作一些席面上的笑料,比如“笑屁”:自己放了一个“有响”的,自己带头先笑。或者是我不经意间放了个小屁,她也会捣鼓着大声笑出来,引得全桌跟着乐。当然,这些只有在家里人员齐备,轻松快慰时,才是肆意之举。

明年“做福”,若不是时间上的重复,母亲说,“营尾宫”也好,“泰安宫”也好,她都要去,而且,是和我在一起。

责任编辑:smq

关键词

泰安宫 做福 丁钱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