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上金贝月夜 (外一篇)
宁德网消息(掬水月)今晚的天,出奇的好,晴空玉盘清光皎皎。忽然想到上金贝那一池荷花极好,如此良辰美景岂可辜负,于是,动身循月色而去!
朋友圈流行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我是这样理解的:生活已诸多不易,但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我向来觉得大的愿望我们没办法满足,那么尽量在力所能及小的事情上愉悦自己。比如去西藏,不能说走就走,因为还有那么多的柴米油盐。那么偶尔看一场电影,偶尔三俩闺蜜小聚,偶尔想吃烧烤的时候就吃几串,或是周末镜台南际晒晒太阳爬爬山,而这一些占用不了我们太多金钱和时间,特别是在十分想的情况下吃到或做到,那种满足和幸福感是爆棚的,时过境迁就不会再有。又比如,今夜上金贝的月色甚好。
沿公路蜿蜒而上,打开车窗,让山风灌满车厢,音乐轻轻,越往上风愈凉,空气中带着一些甜味,城市灯火和燥热渐次远离。
丙申年农历五月十六,深夜,月圆。深夜的山村明月高悬,四野沉寂,风声入耳,虫鸣不已。金湖水面粼粼,鳞次栉比白墙黑瓦的房屋依次倒映在水中,树影婆娑,夜色正浓。
顺着葡萄架寻幽而去,月光透过斑驳的枝叶影影绰绰,道路宁静,夏虫喁喁,没有灯火,只有路,只有影,只有无声前行的心……葡萄架边莲池寂寂,月白风清,流萤点点,月光如水,莲花无言,会意天地耶。
想起苏大学士记承天寺夜游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大学士,千古风流人物,把酒问青天,对月起舞,人生无论苦乐皆有趣味,无论悲喜皆浮云。
这明月,千古相似,而今夜,千年缘识,且容我东施效颦折叠唐宋,在寂寥的时光深处打坐,静听明月细品流年吧。
心头的月光
今晚的月光很好,风也很好,仿佛又闻到小时候故乡原野吹来的气息。忆起儿时的夜晚处处流淌着月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我在老家呆的时间并不长,小学五年级那年,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到了外地。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内心里是十分害羞和腼腆的。记得夏日的夜晚,我常常趴在窗户那边,透过窗格子,看着院子里的孩子们在月光下追逐嬉闹,我很想加入他们,很想和他们成为朋友,但是一个小姑娘天然的个性让我不敢主动去认识陌生人。乡镇的夜晚,没有太多消遣方式,长长的一个暑假,我都静静地趴在窗前看他们,没有加入。
如水的月光静静洒在窗棂上,微风寂寂,我在月光下一格一格的数着窗格子。我很想念我儿时的小伙伴,很想念老家那条长长的巷子,想念和他们在月光下呼拉拉的跑过,想念追着萤火虫的欢呼声,和着夏虫的经声梵呗慈悲清凉……
后来几经迁徙,老家的房子也抵抗不了风雨侵蚀,荒废了。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谁人吹?故乡越来越远,乃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是没有根的人。唯有那心头的月光溶溶地,洇湿一片。
月圆,月缺,在时光的渡口,当年那个小女孩也早已历经浮沉,月色依旧,只是光影里不再少年。
无数个夜晚,一个人,一杯茶,一味清欢,一轮皓月,清风与明月间,无可辩识的声音在心底嗫嚅,此情默默,无声胜有声。诗人说,离开了才有故乡,离开了才有乡愁。
佛家有云:无明烦恼,集谛业断,我法执除,贪嗔痴尽,众苦云消,安住涅槃。人能无著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妙境是无穷。
只是我,身处红尘,一爿心房,欲静而风不止……
只是那月光,如一轮永不破灭的明镜,照映在心头。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