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卢智健/雨打梧林

2016-10-30 09:47 来源:宁德网

宁德网(卢智健) 方才还晴好的天空,兀自下起了一场雨。我揣着怀古景仰的情愫,撑起一把油纸伞,蹚入缠绵细腻的雨声,穿过深幽久远的历史茫涯,闯进栉风沐雨的梧林古厝群。

即使是久弥朝风代雨,但在福建晋江,梧林仍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凭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便利,几代梧林人通商海外,用第一桶金留下了近百幢风格迥异的华梧林古厝群侨建筑。谁也不会料到,这个百十年来一直养在深闺的绝美“新娘”,今天初次揭开头纱便一鸣惊人。

当地老乡首先把我带到朝东楼。漫天都是飘飞的雨,雨幕用潮湿的怀抱温润濡养着朝东楼。钢筋混凝土夯筑的墙体有些灰暗,斑驳岁月淋漓尽致地写在墙壁上。古罗马式的廊柱、栏杆、铁艺及穹形屋顶,让这幢闽南大厝穿越百年依旧不失洋气,仍然蕴涵异域风情。我们推开大门,楼上楼下、厢房前厅都出人意料的简陋,与装饰雅致的外墙格格不入。时光倒流,在日寇侵华的血色年代,也是一个雨天,愁雨如丝,飘洒在刚刚落成的大厝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主人蔡朝东孤独地站在大楼前,脸上没有丝毫建家立业的喜色。蔡朝东顾不上撑伞,来回忧婉地徘徊,一步迈得比一步沉重。没有国哪有家,这位饱含家国情怀的梧林华侨,毅然把朝东楼内部装修的资金捐作了国家的抗日军饷。在那瞬间,蔡朝东想必热泪盈满眼眶,忧伤溢于脸庞。

雨渐渐大了起来,借着风的助力,一片连着一片斜泼下来。抑或这雨是当年蔡朝东的一腔热血和两行浊泪。我们接着来到“五层厝”参观,顾名思义,这幢古厝共有五层。风雨飘摇中,五层厝静静地矗立在空旷的石埕上。沉睡百年,精雕细凿的五层厝如今尚且大气不减、凝重依旧,毋庸置疑在民国时期,这幢泉州南门外的最高楼,实至名归成为远近翘楚的地标性建筑。从远处看去,收在眼底的是闽南的传统官式大厝,而进楼细赏,每层楼的三面回廊,匠心独运的罗马柱,来自菲律宾的“红朱砂”地砖,却又无不展现了浓郁的南洋情调。上世纪30年代,主人蔡德鑨不远千里不惜巨资,从英国聘来设计师,从上海租界请来工匠,从海外购进钢筋水泥。蔡德鑨一袭布衣,这位横跨多行业的生意大亨衣着如何简朴,都不能遮掩他的艺术涵养和文化视野。这幢“番仔楼”至今仍然是让人叹服的建筑瑰宝。

时节已是初秋,这个多变的季节,雨势突又小了。 走出五层厝,沿着乡间小巷,左拐右绕,五层厝带来的冲击还没绕出灵魂深处,不胜唏嘘之际,老乡大声说:“修养楼到了。”我恍然惊醒,重新整理好汩汩流动的思绪,拾目望去,一幢瘦小修长的小楼,格外醒目地屹立在一排低矮的闽南古厝之间,宛如一个窈窕高挑的女子,亭亭玉立在水一方。不言而喻,修养楼“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个当年乡贤名流的聚会之所,曾经多少风清月明的夜晚,聚满梧林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才子佳人弄瑟调琴。叩开修养楼的历史门环,时过境迁,那些忧家忧国的高谈阔论和丝竹之音似乎仍在耳际。然而在匪盗猖獗的年代,外表四四方方的修养楼很快沦为 “枪楼”“瞭望楼”,成了村民守护眷亲的要塞。至今,在修养楼上还有斑斑驳驳的枪孔,那个时代的伤口,就这样永远烙刻在它的身上。

驻足之间,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泥土和树木散发出的混合气息,那么清淡,那么熟稔,弥漫在这座城中古厝。一路回望一路感叹,修养楼逐渐消失在视线里,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一幢坍塌的旧厝前。这幢始建于明代的旧厝,已经不堪岁月重负,破败得只剩下一面荒凉的断墙。历史车轮驶过明清,走过民国,穿越时间隧道,一路颠簸走到今天,这面红砖砌成的断壁残垣,成了梧林雕刻时光的历史注脚。抚摸墙面端详良久,才发现看似堆砌杂乱的红砖,竟然组成了近百个草、楷、行、篆、隶的“福”字。字体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每一笔都是超越时空的艺术灵魂,每一画都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坐标。方才的那阵雨,把惆怅的乡愁和厚重的历史,湿漉漉地定格在了一面大象无形的墙上。

雨后初霁,阳光一抹一抹洒落下来,把梧林的岁月涂抹得更加厚重。今天的雨涤荡了岁月的烟尘,这个尘封已久的村落,露出不施粉黛的艺术境界和文化意象。要在半天内拜读完这部隐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建筑经典是不可能了,我把目光长久地滞留在这座底蕴浑厚的村落,然后依依不舍地走出梧林的历史古道。

责任编辑:smq

关键词

梧林 蔡朝东 这幢 修养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