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希成/何凤丹义释鲍罗廷夫人
宁德网(韦希成) 1927年7月,寿宁籍京师高等审判厅刑事庭庭长何凤丹大法官,义释鲍罗廷夫人等4人这一大案,曾遍传京津乃至轰动国际社会,久为时人所传颂。虽然事隔80多年,后人已不甚了然,但何先生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崇高品德,却永远名垂史册。
何凤丹,原名何隽,字景常,寿宁县斜滩镇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913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校,1916年毕业于司法讲习所,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等职。
何曾是位胸怀政治抱负的热血青年,追求进步。在北京求学时,他就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及共产主义诸典籍,尤其醉心于“各尽其力,各取所需”“工农为世界真正创造者”的学说,称之为“天经地义,历万古而不变”。他认为“吾国先觉如李大钊诸领袖,亦崛起独树一帜,而以中国共产党名震中外”,因而加入李大钊所领导的北方国民党左派。
何在北京高等法院任职多年,闽东籍在京的同乡亲友常聚何家,经常聆听他讲述自己阅读苏俄革命典籍、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成功的意义和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的著述,断言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深入浅出,语极动听。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乘匆忙之机入关后,执行杀尽党人之反动策略,遂发生了两件轰动京师的大事。这年2月,鲍罗廷夫人鲍罗廷·发年(又称布朗)与外交邮务员3人,乘苏轮皇后号(又称巴米亚列宁号),由武汉赴沪,停泊南京浦口时,被张作霖的下属、盘踞在南京的张宗昌部逮送济南转解北京。张作霖遂令京师高等检察厅以鲍妻等4人均系苏俄共产党为由,据以认定“共犯内乱罪”提请预审。
鲍罗廷是当时的国民革命军高级军事顾问,也是苏联驻中国的最高特使,毛泽东在1924年就接受鲍罗廷关于中国革命胜利,将完全取决于把农民组织起来,解决土地问题的观点。在当时,鲍罗廷在中国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另一件轰动京师的大事是同年4月9日,张作霖不顾国际法,派军警闯入东交民巷,包围苏联使馆区,搜捕李大钊等几十名共产党人,并予绞杀。
何凤丹现场目睹了行刑经过,心情沉痛而又无奈。由此,他更加痛恨军阀的暴行,更加关心“鲍案”。当时何适任京师高等审判厅刑事庭庭长,承审此案,经阅遍全卷,认为该4人虽是共产党员,“然并无参加我国的军事、政治活动之任务行为,根本上无犯罪可言”。他激于义愤,不顾个人安危,计划援救鲍妻等人。7月12日,他断然裁定,谕知不予起诉,随即签发释票,恢复鲍妻等4人自由。张作霖得知此事,因碍于宪法规定的独立审判权,遂捏词诬陷何及鲍妻等人行贿受贿,于当天下午5时派出百余名军警包围何的寓所,但何已逃避他处。张作霖又派200多名密探遍索京津两地,跟踪追迹,同时传令追捕鲍妻等4人,均未获。13日,张作霖授意北京《顺天日报》诬何承办鲍案受贿银元20万元,并向全国军警机关通缉,由此“鲍案”震惊全国,轰动世界,随即而来何氏家属亦受到株连,京师高等审判厅厅长沈家粦与何氏家属均被监视,何妻施渊如、堂弟何简被捕送沈阳关押317天。
何凤丹义释鲍罗廷夫人之后,也封印弃职南归。为逃避军阀的迫害,他从上海往马江乔装辗转123天,历尽千难万险返回故乡寿宁。在斜滩老家,他不敢居住村里,便隐居在离斜滩3公里外的坑底山寮中。避难时,他还把“鲍案”的判词带回,密存家兄处,可惜这些珍贵的资料在“文革”中被悉数焚毁。何凤丹在斜滩住了一年,次年6月,张学良接管东北政务时,其家属始告释放。何闻讯重新北上在天津担任律师。
何在天津律师协会工作24年间,主要办理财产纠纷案件,是天津的名律师。他给自己立下承办案件原则,即“无理者不办,无诉讼必要者不办,欺凌孤寡者不办,事涉贪污、土劣、悖逆、奸盗、邪淫者不办”。旧社会的律师,尚能如此自律,十分难能可贵。
鲍罗廷·发年脱险后,返回苏联。直到新中国成立不久,宋庆龄到苏联访问期间,鲍罗廷夫人尚念及此事,感激何凤丹先生的救释之恩。1928年逃避斜滩时,为了纪念李大钊先生就义一周年和追记审理“鲍案”史实,何先生以亲身经历,于8月15日完成了撰写《燕京逃难记》《一九二七年李大钊诸烈士殉难目睹记》等重要文献,义释鲍罗廷夫人一事即载于《燕京逃难记》中。
1952年秋,67岁的何先生叶落归根,病逝故土斜滩。
1985年清明节,何妻施氏的骨灰匣由其女千里迢迢从天津护送归梓,与何凤丹合葬于斜滩乡土之中。当地人在墓前书刻碑联曰“闽山有幸埋忠骨,留存芳名照丹青”。
责任编辑: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