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一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林恩辉和她的伙伴们自主创业记

2016-11-27 10:23 来源:宁德网

3

林恩辉指导返乡创业大学生林晓杰配比营养液。 张文奎 吴庆堂 摄

宁德网(一秋) 又一次从偏僻的田埂向省城最高殿堂出发,这次她是参加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上一回她因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而在福建省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登台接受表彰。

作为一名“85后”返乡自主创业大学生,林恩辉正在用自己的独特方式书写新时期闽东青年的精彩故事。

青春无悔

一辆三轮电动摩托车从果园弯曲的机耕道“突突”地驶来,驾驶座上坐着一位头戴斗笠,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的清秀姑娘,只见她熟练地把着方向盘,以防掉进边沟。当然,这种情况现在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林恩辉仍然十分小心,全神贯注看着前方,目光里透着一股坚毅。一般人很难理解这位显得“另类”的“85后”姑娘。因此,她常有惊人之举。

2013年初,宁德市委在福安市晓阳镇晓阳村召开座谈会,林恩辉以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身份应邀参加。她面对众人吐露心声:我市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存在资金筹措难、土地流转难、技术推广难、招收劳力难等问题。

这位长相朴实清丽的小姑娘一古脑儿把烦恼苦衷“倒”了出来——2008年她从厦门集美大学毕业在厦门工作了两年后,却决定辞去高薪回乡自主创业。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的她却偏偏钟情“农活”,干上了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活计。

“啥,做农业?一个姑娘家干啥不行,非得去当泥腿子?!”林恩辉的想法、举动毫无悬念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希望独生女儿能有一个稳定体面的好工作。当地农民对这个“黄毛丫头”更是持怀疑态度。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林恩辉创业的热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把创业地点选在了离福安市区53公里的晓阳镇,决定租地建生态农业观光园。她的创业梦想,是要北果南移,建山区里的生态农博园。

父母最终拗不过闺女,转而开明地把200万元“老本”拿出来支持女儿创建生态农博园。从此,林恩辉全身心投入。2011年,她种下50亩桃树。但因管理不善全部枯萎,损失30多万元。遭遇失败,林恩辉并没有退缩。她及时调整种植方向,改种葡萄。一年多时间里,她晴天顶着烈日,雨天脚踩泥泞,凌晨4点多就起床,在田里观察植物习性,遇到问题就请教种植大户和农学专家,苦研技术终于成功。但克服了技术上的困难,葡萄开始长梢时,林恩辉又碰到了用工难题,晓阳外出务工青壮年多,工人十分难请,而一旦错过物修期,将严重影响果品质量。于是,她憋着一口气,凌晨四五点起床,一天连续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仅四五天时间就修剪了20多亩大棚葡萄。当年,她的大棚葡萄亩产值从6000元提高到了15000元,每公斤价格从10元提高到16元,50亩葡萄赚了30万元。乡亲们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女娃”不简单。

“一个好汉三个帮”,林恩辉产生了新的念头——与当地农民合作,由农户提供土地,她提供资金和技术,利用钢架大棚科学种植高山晚熟葡萄。经过协商,12户农民自愿加入林恩辉成立的合作社,并建起首批50亩栽培高山晚熟葡萄的钢架大棚。她采用标准化钢架大棚无公害种植法,统一进行科学管理。当年大棚葡萄亩产值从6000元提高到了15000元,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2013年,“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使当地葡萄再次获得好收成。效益是实行标准化管理前的两倍。越来越多的农户见状来到她的农博园学习种植技术。通过园区的引导效应,连远在西安经商的10多户农民都返乡开垦荒山800多亩种植高山晚熟葡萄。还辐射到了邻近寿宁凤阳一些乡镇,当地农民纷纷前来学习农业技术,发展大棚种植——在晓阳,林恩辉不仅仅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两年多的磨练已使她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

林恩辉当场语出“惊”人。经过一番风雨,虽然年仅26岁,她却已然沉稳干练。她的发言有板有眼,当即引起了与会领导的注意。市委领导不仅没有责怪她的“冒失”,反而说了一句让当地大学生倍感温情的热词:“要像关心子女就业一样关心大学生创业”。

弱鸟先飞,就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宁德经济发展总体相对滞后,就业门路不广,人才外流比较严重。不论是农村脱贫致富领头人,还是扶贫攻坚核心力量都相当短缺。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宁德市委市政府直面现实问题进行了探索思考。

经过一番调研,宁德市决策层敏锐地决定把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作为民生领域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引导返乡高校毕业生勇立潮头、创业创新、成就梦想。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也全力支持。不久,宁德市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暂行办法》,这也成为福建省第一份有具体措施的鼓励回乡大学生创业的文件。随后,宁德市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和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又接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连续三年每年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制定相应配套文件,相关责任单位每年都新制定二三条扶持措施,确保扶持政策持续连贯,且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如在资金扶持方面,市财政安排的创业启动资金和担保资金不断提高幅度,贷款额度也从2014年最高不超过30万元提升到2015年上限为200万元,等等。

众人拾柴焰火高,切实把宁德打造成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和实现梦想的一块新福地。

有一次,省里召开大学生自主创业座谈会,想征求一下对省里即将出台的关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见。省领导很重视,亲自到会听取意见建议。不料,轮到宁德籍返乡大学生谢思惠发言,小伙子说话直来直去,结果语惊四座:省里制定的扶持政策还不如宁德出台的文件管用!

谢思惠没有夸大其词。因此,这件趣事一直流传至今。

初生牛犊不怕虎。与林恩辉恰恰相反,谢思惠对农事很在行,且是“科班”修的!

作为当地高校毕业生回乡自主创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2008年毕业前夕,谢思惠毅然放弃了山东农业大学保研的机会,带着4年中通过参加央视创业大赛、课题研究而获得的七八万元奖金,回到了家乡晓阳镇谷口村准备自主创业。不料,迎接他的却也是父亲的一场劈头盖脸的痛骂:“早知道你就是想种生姜、种地瓜、种茶叶,当初还不如不培养你。”不光如此,就连七邻八舍对小谢也很是不以为然——“你以为念了几本书,就能指点我们种生姜了?”

好在小谢早有心理准备,我行我素。他租了30亩地建立“规模化生姜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开始种生姜。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原因,晓阳一直是整个闽东地区种植生姜的传统基地。然而由于始终无法克服的“姜瘟病”,使得当地生姜规模始终做不起来,亩产最多也过不了2000公斤。而山东是种姜大省,大学的四年,小谢早把那里的经验学到了手,很想引种到自己家乡来。苦口婆心说破嘴,村民却狐疑不信,不以为然。“干脆我就作个试验给你们看看。”小谢吼道。结果一出,全村人都傻了眼:用膜的一边亩产量达到了3400公斤!品质也极好,单价比别人高出一倍还多,整个算下来,平均亩产收入是其他人的3倍!接着比种地瓜,收成后小谢照样不急着卖,而是粗加工成淀粉、再把淀粉精加工为特产粉扣,再注册上商标,还同样是一亩地瓜,小谢的亩产收入却是别人的10倍!

一样的天一样的地,收成却有天壤之别。

这下乡亲们没话讲了,连老父亲都服气了。当年10月,他开始大胆办起了茶园合作社,又成立了福建省好思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茶叶科研生产、示范、加工、销售为一体,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闯出了一番新天地,带动一群农民挣大钱共致富。小谢先后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一大串荣誉,成为当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成功典范。其中甘苦,他自然最有发言权了。

责任编辑:smq

关键词

创业 林恩辉 毕业生 高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