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勋/我家的当兵梦
我家的当兵梦
□ 周孝勋
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全面进攻解放区,大力补充兵源,到处“抓壮丁”当炮灰。当时,我父亲32岁,大叔26岁,小叔17岁。大叔为了“躲壮丁”,不敢回家,天天就在我家租种地主的山田上干活,三餐由我父亲送。晚上就在山上草堆里过夜。村里很多符合壮丁的“对象”,也都这样躲藏着。
当时,村保长开了一个食杂店,经常叫我父亲去挑担,把村里的农产品挑到七十里外的斜滩镇,再挑回食盐、酱油、冰糖等生活必需品。保长一时抓不到壮丁,交不了差,就心生一计,借口叫我父亲去挑担。待我父亲一到他店铺,守候多时的保安人员就把我父亲抓到村公所关起来。傍晚,我奶奶发现一早出门的父亲还没回家,就去找保长。保长对我奶奶说:叫你二儿子不要躲了,出来当兵吧,换你的大儿子!因为当时有规定“长子不抓丁”,我父亲被关了七天。奶奶送饭时,父亲对奶奶说:不要连累弟弟了,我去当兵,千万不能叫二弟交换,他们爱关多久就关多久。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还是按保长的要求,大叔被逼了出来当“壮丁”。
他被编到江西的国民党军队里,呆了一年多,亲眼看到国民党的腐败,便与村里同去的几个人一起逃跑,沿路乞讨回到闽北一带打工,不敢回家,一直到国民党大势已去才回到家里。
我懂事后,父亲给我讲这段经历时对我说:“现在时代不同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希望你长大后去参军,为国家做贡献。”
记得1965年春,我在福安一中读高二,担任班级团支书。有一次看见一位解放军和班主任陈老师在一起,当时我就向陈老师了解情况。陈老师告诉我,这位解放军是来学校招收一名保送生到军校学习。我听了很高兴,便对陈老师说:“那就保送我吧,我出身贫农,政审不成问题。我学习努力,学习成绩也较好。”陈老师叹了口气说:“我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你,但这次要按征兵条件来保送,先参军再上学。你是独子,按规定,不能参军。”我当时不理解“独子”的含义,赶紧补充说“我有两个妹妹,不算独子吧?”陈老师说:“要有一个哥哥或弟弟才算不是独子。”
高中毕业后,我便回乡务农。村民和好友们认为我有文化,便纷纷劝我应征去当兵。然而,我清楚,因为“独子”,我参军的愿望依然无法实现。结婚生子后,我又把当兵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儿子身上。
为了教育孩子从小有从军梦,我时常给他讲解放军的英雄故事。果然,我的儿子小小年纪就成了“军事迷”。小学时,他的书包里都带着一副陆战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激战。我还特意给他制作了简易的木制手枪玩具,一到周末,就鼓动他和邻居家的孩子玩打战的游戏。我一心想,我的当兵梦一定要在儿子的身上实现。高考时,他第一志愿就报军校,但由于视力和身高原因,又难圆当兵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千百年来,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多少中华儿女浴血沙场,壮怀激烈。现在的人民子弟兵,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奋斗中,更是功勋卓著。能够应征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这支伟大军队中的一员,是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虽然没能圆当兵梦,但在心中,部队依然是我们向往的地方。
责任编辑:陈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