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唐颐/解读生命的圣地

2017-02-12 08:46 来源:宁德网 唐 颐

000

我原先对陵园墓地总体感觉是敬畏、肃穆,有时也挟带着阴森神秘与忐忑不安。但在俄罗斯拜谒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却如巡礼一座艺术殿堂,那一处处构思独到,雕刻精美的坟墓主人墓碑、墓园,有如一件件艺术珍品,令我时而新奇亲切,击节称好;时而眼角潮湿,为之动容;时而回肠荡气,唏嘘感叹。

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始建于16世纪。相传彼得大帝将他姐姐索菲娅公主囚禁于新圣女修道院,公主死后葬于修道院旁的山野,山野墓地因此得名。这里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纪,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向往的最后归宿地。该公墓占地7.5公倾,安息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著名的三大公墓之一(另两处是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和维也纳中央公墓)。

墓园入口处有一块石碑,镌刻着墓园形制示意图和密密麻麻的名人姓名,当然全是俄文。虽然这些年华人游客骤增,但大多数旅游胜地,还是没有中文简介,骨子里傲慢的俄国佬,不知这个时间差何时才能倒过来。好在我事先做了些功课,便让导游帮助,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吾辈心中偶像。

奥斯特洛夫斯基,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他的墓地是一块长方形玄武石,30度黑色石面上镌刻着作者浮雕像,是这位钢铁战士临终前最后一刻的半身写真:右手抚按着书稿,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已经失明但仍炯炯有神的双眸凝视远方。肖像前的石台上,还摆放着一顶红军军帽和一柄马刀,那浓缩作者戎马一生的石雕图腾,令你忍不住去轻轻抚摸。

我们这一代人的文青冲动,大都萌发在广阔天地里的知青年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诠释了革命加爱情的火热生活,成了那个时代理想标杆。有志青年几乎都会背诵这段著名格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当年这本名著深深迷住我,但隐藏心灵深处的秘密却不敢公示于人,我虽然对于保尔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崇拜得五体投地,却偏偏爱读书中少得可怜的爱情描写章节,而且对保尔先后遇到的3位恋人,偏偏最喜欢他的初恋冬妮娅,那个资产阶级的漂亮女儿。当保尔与冬妮娅相拥一起时,我莫名亢奋心跳如锤;当保尔选择革命第一,爱情第二,毅然与深爱的冬妮娅分道扬镳,我万分遗憾惋惜顿足;当冰天雪地中,身着褴褛军衣,挥舞铁锹于铁道线上的保尔,邂逅初恋情人和她的丈夫,竟斥之资产阶级“酸臭”,此中,我不但没有读出淋漓尽致得酣畅,而是隐隐作痛的酸楚。

不知读了多少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冬妮娅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位穿着蓝色海军服、乌黑大辫子、单纯温柔、爱读小说的美人儿。如今,40多年过去,我只想把年轻时的秘密轻轻告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我读出您潜意识里喜欢冬妮娅吗?

卓娅与舒拉,则是我们少年时代的偶像。当年小学课本里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曾激励一代青少年,像他们一样奋不顾身地热爱祖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二战时期,17岁的卓娅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被德军俘虏,面对严刑利诱,卓娅宁死不屈。残忍的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绞死她后还割去她一只乳房。当卓娅英勇就义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即刻给朱可夫将军下了一道命令,向全体红军部队通报杀害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番号,在今后作战中,对该步兵团一律格杀勿论,不允许接受他们投降。卓娅牺牲后,他的弟弟舒拉进入坦克学校学习毕业后以指挥员身份参加了卫国战争,屡建功勋,曾获得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但在胜利前夕,不幸战死在东普鲁士。

《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就是英雄母亲用朴素的语言回忆他们姐弟成长历程。战后,这个英雄家庭和二战中牺牲的元帅将军们安息在一起。卓娅墓前,一块灰黑色的大理石雕刻着这位17岁的英雄就义前的真实形象:挺起胸膛,高仰不屈头颅,双脚前屈,短发和衣襟在风中飘扬,似欲腾空,飞向理想未来。

俄罗斯散文之父果戈理只活到43岁就去世了,先是安葬在一个教堂,20世纪30年代迁葬于此。在这次迁葬中,一个惊天秘密被揭开,人们在打开果戈理棺材后惊讶地发现,大文豪没有头骨。经过调查,真相大白,原来是一个著名戏剧家、也是果戈理的铁杆粉丝巴赫鲁申,不知他用什么办法说服了看墓修士,将果戈理头骨盗出,藏在家中卧榻旁,朝夕相伴。案件告破后,巴赫鲁申只得交出珍贵的头骨,果戈理家人委托人将头骨运往果戈理生前最喜欢的意大利(没有道理啊,不与遗体合葬),此间,又爆出一条大新闻:被委托者在途中神秘失踪。如今,墓园里的大文豪依旧没有自己的头颅。仔细端祥果戈理的半身雕像,他那深遂的双眼似乎有些郁闷。是的,何时归来兮,头颅。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现在是果戈理的邻居,他只比果戈理多活一年。他们生前是文友,死后成邻居,依旧经常切磋文学与艺术,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样的安排应归功于他们的后人。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和《套中人》两部作品,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他的墓碑是一块圆椎体的白色大理石,不知何意,墓碑上方洞开一个四方小屋,是否寓意套中人?

我想果戈理是幸运的,契诃夫的幽默太著名了,他曾说:“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地说,挺好,多亏这根刺儿没扎在眼睛里……如果你心爱的人背叛了你,你应该感到万分庆幸,庆幸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和这么乐观主义者毗邻而居,能不开心吗?契诃夫一定会幽果戈理一默,打开他郁结的眉宇。

墓园里的著名文学艺术家可谓济济一堂。普希金坐在靠背长椅上的塑像,是最为人们熟悉的姿态。诗人满头卷发,聪慧额际,忧郁眼神,那眼神令人不敢与之对视。

法捷耶夫是斯大林时期的文联主席,写了一系列讴歌苏联人民卫国战争作品,《青年近卫军》就是当年中国读者喜爱的长篇小说。在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期间,他吞枪饮弹自杀。法捷耶夫的半身塑像沉郁的脸庞,冷峻的眼神,可窥视到他内心的愤慨。

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的墓碑是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她优雅的天鹅舞姿永远留在背景像舞台幕布一样的碑刻上,让人们望一眼就铭记在心。乌兰诺娃50年代两次率芭蕾舞团访问中国,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看过她的演出,她和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结下深厚友谊。

莫斯科大马戏创始人尼库林,坐在一片松林间,欠起上身,温柔地望着卧在他脚前的忠实朋友,那只聪明绝顶的狗。据说他和他的爱犬同一天死亡,这是心灵息息相通的结果吗?

莲花告诉我们,许多名人生前都会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雕塑家,为自己构思一块最能体现本人历史价值的墓碑。许多雕塑家的天才创作,与名人一起名垂青史。

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交叠在一起,赫鲁晓夫圆圆的头颅就从黑白石块之间探出,笑容可掬,倾听后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座墓碑是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的杰作。有趣的是,赫鲁晓夫生前曾多次批判过这位雕塑家,甚至用粗鲁的语言漫骂他,临死前却遗嘱请他为自己雕刻墓碑,涅伊滋维斯内欣然应允,但提出一个条件,任何人不能干涉他的创作。于是,就诞生了这块传奇的墓碑。

本来赫鲁晓夫墓碑按惯例应该竖立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但他却安葬在新圣女公墓。据说赫鲁晓夫生前说过,他不愿死后和那位独裁者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政变逼他下台的后任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竖立墓碑,这样一来,安葬在新圣女墓园,皆大欢喜,连赫鲁晓夫家属也感觉荣耀。

叶利钦之墓位于中心位置,很是醒目,墓碑是一面飘扬的俄罗斯国旗,由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马赛克、巴西产的红色斑岩构成。显然,这是叶利钦为自己的盖棺论定。也许许多年后,他的功过仅凭一面三色旗是掩盖不下的。据说旁边还留着一块空地,是普京给自己准备的,他打算百年之后陪伴着恩师。

被叶利钦赶下台的戈尔巴乔夫与夫人的墓地也在不远处,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优雅美丽的青铜塑像静静地等候在那里,已经许多年过去了,戈尔巴乔夫与夫人情投意合,待他百年之后与夫人相厮相守,不知那时墓碑如何创意。

墓园里有一位中国人的塑像,他是当年共产国际宠儿王明先生。王明出生于大地主家庭,他变卖家产参加革命,留学苏联,刻苦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称为斯大林学生,年纪轻轻便被派回中国,担任中共高级领导。但一介书生怎能吃透中国国情,怎是毛润之先生的对手。王明后来客死苏联,他的碑文刻着:“王明同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评价颇中肯。王明半身塑像颇像毛泽东主席,只是少了毛主席那股君临天下的豪迈之气。

上午的阳光照射墓园里,把参天大树的身影拉得长长,把树冠摇曳得多姿多彩,把造型各异的墓碑和簇簇鲜花映照得美仑美奂。让我竟对一座墓园如此顾盼流连,不舍离去。

责任编辑:陈淑琴

关键词

果戈理 卓娅 墓碑 墓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