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斯沐/家乡青草味儿

2017-04-18 10:31 来源:宁德网

1

屏南人喜欢把青草药叫作青草。在县城中心地带,有一条街道专门摆摊或开铺子卖青草。

得空时,我喜欢到青草一条街逛逛。还未走进,浓重的青草气味已扑鼻而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屏南人,对这特殊的气味是熟悉的,也是喜欢的。

青草铺一家挨着一家,每间铺子格局都不大,但里面摆放着成堆成袋的青草,少则数十种,多则上百种。这些青草均采挖自屏南这方乡土的田间地头、深山密林,祖祖辈辈在不断探索尝试中总结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可以说,青草是屏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青草铺门口,每天都有人陆陆续续来买青草,我也经常会到青草铺买把青草带回。我对青草的钟爱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

童年时期家在偏僻山村,交通落后,生活贫穷,村里没有任何的医疗设备,大人都精通各种青草,平常感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人们都是自己去山上挖些青草熬着喝。记得那时祖父和父母亲去山上或田里劳作完,都会顺手带把洗干净的青草放家晒干备用。由于我日日听他们念叨这些青草的名称,以致于我现在依然牢记这些青草的名称,一唤就一大串,什么“叶下珠”“山韭菜”“日日有”“半边莲”“天龙骨”“瓜子根”等等等等。

我和阿哥、阿弟若是感冒肚子疼之类,母亲就会拿上几种青草搭配起来熬药喝。良药多苦口,每种青草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苦味。我们兄妹不爱喝,母亲总有法子,她在药罐里加一个洗干净的鸭蛋和青草一起熬。等药熬好后,让我们喝一口草药配一口鸭蛋。有时候刚好家里没有鸭蛋,母亲就会往熬好的草药里加一粒冰糖。喝了母亲熬的青草药,肚子不疼了,很快感冒也好了。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母亲用自家养的鸡鸭与青草一起烹制成的乡土药膳,也就是具有千年历史、现已很有名的“屏南药膳”。在屏南,家家户户都会自制药膳。做法是先取一种或数种青草,洗净加水,放大锅里慢火熬成黑褐色的药汤。母亲曾告诉我,如果直接将青草与肉一起熬,青草会将肉的鲜美以及营养都吸到草根草叶里,不管吃肉喝汤口感都不好。接着,将宰杀干净的鸡鸭兔肉剁成大块装进硋钵里,倒进熬制好的药汤和适量自酿的黄酒。顿时,一股青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嘴立即馋了。如果家里有土灶,那是最好不过了,将装满肉的硋钵放到鼎里,鼎里加水漫过硋钵高度一半以上。前序工作都做好后,静下心来,在灶膛边往膛里加柴。先烧一膛旺火炖上半小时,然后慢慢减少添柴,用小火炖上两三个钟头,炖到药汁融进肉里,肉皮黑白相间,肉香青草香飘到左邻右舍,这药膳就算炖好了。这样炖出来的肉汤,肉的油腻不见了,汤浓淡又恰到好处,美味至极,喝了之后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壮体。

我们屏南人把吃药膳叫“吃补”,意思就是吃了滋补身体。小时候家里穷,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补”。家里的生活水平好转后,母亲就经常炖药膳改善家里的伙食。我刚开始工作时,一人在外,对于吃的,只是随便对付,吃不好,便常常想回家,想喝母亲炖的药膳,多次在电话里头跟母亲倾诉。因此每次一回家,母亲就开始忙碌了,宰杀鸡鸭,炖各种不同口味药膳让我吃够喝够。在一碗碗药膳里,我看到了沉甸甸的母爱,让每次离家有了更多的不舍。

这几年,我终于不再离家工作,在家乡,便能常常吃各种药膳。倒是母亲,因阿弟在外做生意要帮忙,不得不跟着去,变成了母亲远离他乡,常年不在家。每次年底回家,母亲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山上挖些需要的青草,晒干后装袋,以备离家时带走。母亲说:“大城市里没有这些青草,吃补时光炖肉,没有青草,我喝不惯,没有那个味儿。”

我知道,母亲所说的味儿,是青草的味儿,更是家乡的味儿。我想,所有青草人家的游子,都如我和母亲一样,背井离乡后,时不时想念那青草的味儿,家乡的味儿。 (题图摄影 徐龙近)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青草 药膳 母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