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陈仕玲/酒屿如意塔始建年代考(上)

2017-05-08 09:38 来源:宁德网

QQ截图20170508091545

由李伟发现的有关灵瑞塔的老照片,藏于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

QQ截图20170508091533

塔山新貌

塔作为佛教建筑,原为保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建,后来主要作为奉安佛教物品、经文、佛像,或为僧人圆寂作为纪念而建造。明清时期,宇内各州府县城为改善本地风水,地方长官或绅士名流也会出面在特定位置修建宝塔,其目的或为震慑煞气,或为了补全风水,或作为该地的标志性建筑。这种自认为有效的做法,使得明清两代各地出现了一个筑塔高潮,正如邑人陈邦校在《建塔议》中说的:“塔为文星,形家风水之说塔之效验极灵,未有名城巨镇而无塔者。”清末黄曦《题(刘廷珍)耐庐二十四景诗并序》中也说道:“塔自释氏兴,遍天下糜金钱为之,以为功德。”宁德县城历史上曾经有过两座规模比较大的石塔,一座是建于北宋时期的金仙山(今名镜台山)育英塔,另一座是建于清代的酒屿灵瑞塔。

灵瑞塔,因坐落于烟波浩渺的东湖口酒屿(塔山)之上,故又名酒屿塔。在东湖塘没有围垦之前,酒屿周围湖光潋滟,岛屿罗列,孤塔高标,景色格外迷人。每至夜间,渔灯点点,清风习习,灵瑞塔“潮平月上,影如龙蛇”(刘廷珍《耐庐二十四景诗注》)。据与酒屿一水之隔的古溪村部分老者回忆,灵瑞塔高约二十余米,七层八角,花岗岩砌造,全塔仅第一层设有门,内沿塔壁设有曲形石台阶,直达塔顶。塔基外为四方形草坪,杂草丛生。由于年久失修,杂草树木由塔身缝隙长出,藤蔓缠绕,导致塔身变形,向东北方向倾斜,危如累卵。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一个普通中午(有种说法认为是农历七月初七),灵瑞塔终于经受不住风雨侵袭,轰然倒塌。当时的一声巨响,声闻数里。据说灵瑞塔倒塌前的几天里,连续几日晚上附近村民都会听到塔神断断续续的哭泣声。这显然只是个美好的传说,但它反映出了灵瑞塔在塔山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与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灵瑞塔的雄姿至今仍可通过旧照片一睹真容。蕉城鹤鸣诗社副社长李怀涌先生为笔者挚友,他业余酷爱摄影和藏书,一次偶然机会在《寻找1906-1909:西人眼中的晚清建筑》(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沈弘翻译)一书中发现了一张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ErnstBoerschmann1873~1949)拍摄的宁德县城老照片。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宣统元年),在这张标名“福建省三都澳的城市和港湾”的旧照中,酒屿之巅的七级石塔仍高高耸峙,大体轮廓依稀可见。

关于灵瑞塔的修建年代,明清地方志没有明确记载,但在民间却盛传着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宁德主簿丁大全修建灵瑞塔的说法。据说宝塔后来倒塌于元末,到了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由富商叶禹独资重建,也有人认为第二次修建是在乾隆十三年(1648年)。有关灵瑞塔的各种文章也都分别采用以上这几种说法,没能达成一个共识。笔者也曾“盲目跟风”,误认为灵瑞塔为丁大全所建,又在乾隆元年重建。

随着近年来不断有一些新的历史资料被公诸于世,灵瑞塔的修建年代终于有了定论。据清代陈寿祺纂、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卷十四·山川》记载:“酒屿,乾隆五十一年邑人建塔其巅,额曰灵瑞。”由此可见,灵瑞塔既不是丁大全始建,也不是重建于乾隆元年、十三年,而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地方士民集资所建。魏敬中是宁德县东洋里樟源(今属周宁县)人氏,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总纂。酒屿修建灵瑞塔时,他已有九岁,况且是土生土长的宁德人,所记载内容又见于地方正史,应当可信。

□ 东侨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灵瑞塔 酒屿 乾隆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