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朱雅秀/静静的锦溪

2017-06-11 10:38 来源:宁德网 朱雅秀

333

那一刻,双壁夹峙间,我仿佛站在时间的侧面,凝望来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这是锦溪最为神秘的水上一线天。与其说是溪峡至此蓦然收紧,不如说是高耸绝壁悄然打开了一条裂缝,狭窄幽深的潭面仅容一张竹排通过,伸展双臂,指尖触及左右粗糙潮湿的岩壁,冰凉沁人。幽暗的光影中,仰望峡谷上空,密林掩映,隐约天光中泊着叶丛、云彩,如辰宿列张;低头看水底,丹崖茂林倒影交叠,几只小鱼在满溪碎瓷中穿游,悠然自得。俯仰之间,竹排已轻轻擦过双壁,挣出裂缝。

锦溪地处邵武市西南部的肖家坊镇天成峡谷内,是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亿万年的时光雕琢,地壳运动,水与风的磨砺侵蚀,形成其独特的丹霞地貌,溪流两岸层峦叠嶂,连绵起伏,峭岩绝壁,千姿百态,令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锦溪就在这丹山碧水中静静流淌。

曲流深峡构成锦溪水路独有景观。锦溪景致有九折弯道,其中八道弯为180度的大转弯,有的急转辐度几近360度,水面最宽处有十米,最窄处仅一米多,溪水深浅不一,溪流张驰有度,在排工的掌控下,竹排载着我们,在缓流疾浪中淡定穿过。两岸悬崖峭壁,险峻挺拔,植被丰茂,林木参差,处处皆是神来之笔。造型各异的奇石似是峡谷间的各种动物、生灵点化而成,附上人们的想象之后,有了动人而具象的名字:猴王峰、神龟石、姐妹石、骆驼峰、田螺岩、宝塔峰、仙人台…… 雄浑粗砺的峰岩上遍布洞穴,大的如厅室,小的如鸽卵,令人叹为观止,更有迎面巨岩孤傲高立,山体千疮百孔,斑驳不堪,状如骷髅,原来是长年风力雕凿重力崩解所致,其斑驳沧桑与周围如画风景形成强烈对比,震撼人心。大自然一旦与坚韧的时间相联手,产生的力量令人心生敬畏。

越往锦溪深处,湿气渐重,绿意渐浓。岸边石缝丛生的菖蒲茂盛青翠,峭岩上层层叠叠长满绵密的龙须草,高崖上青绿色的兰花含幽吐翠孤芳自赏,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奇树异草掠过眼前,无不展示强劲的生命力。青苔黄苔地衣铺满粗糙岩壁,呈现沉郁苍厚的绿色与绵实湿润的质感。放眼这无垠山野中的一草一木,每一株都是自己的主人,与天地共沐日月之精华,于四季运行中呈现最为自由舒展的姿态,充满灵性,绿意怡人。

八公里水路,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一路感受山水妙趣,泛溪逐流,浑然忘我,不知今夕何夕。记得《礼记》中记载有这样一首诗《腊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这首上古的祭祀祝辞,唱的是在自然灾害面前对万物回归其位、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现在,锦溪正在属于它自己的峰壑间自如流转,如一匹蜿蜒流动的织锦,浑然天成,纯净本色,芳华万年,处处透着自然的玄机。

时空悄悄改变着一切。千百年来,沉积与寂灭,消亡与重焕,都在日升月落、春风送转中更迭交替。正是这山的坚峭挺拔,水的柔软包容,彼此润泽投射,互相依存,历经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才形成了眼前自然保护区的整体,造就了这幽奇神秘的小宇宙,自成原始神秘的生态体系。

锦溪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碗底溪。传说在明朝末年,景德镇一位制碗师傅逃避战乱至锦溪,被此地奇秀风光吸引,定居下来并开设了瓷器作坊,称为锦溪坊,也叫古龙窑。这门古老的人工制碗工艺,就此在锦溪畔世代相传。从练泥、拉坯、制坯到刻花、施釉、烧窑、彩绘,都采用最原始的制瓷窖具来完成。每逢雨季,古碗碎片随水流倾泻而下,冲入锦溪,散落浅滩,沉积溪底。日积月累,溪中不计其数的古碗形成了碗底溪奇观。这些历经四百多年风雨的瓷器碎片,质地细腻,气质朴拙,传递着一个远去朝代的信息,成为峡谷的一道文化符号。如今,锦溪坊建起了陶瓷博物馆,游客到此可以亲身参与体验瓷器的制作,感受民间制碗技艺的魅力。

人们常说,生命是一条婉转的河流。一个人,如果经历了世事的锤炼,将变得通达内敛。一条溪,如果经过了时间的洗炼,将变得清透本色,一如眼前静静的锦溪。在山水的感化中,终于明白,时间,是一道多么华美的馈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坦然接受呢?

(题图摄影 徐龙近)

责任编辑:陈淑琴

关键词

锦溪 竹排 瓷器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