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华/众志堤成
1964年暮春时节,由常山华侨农场职工组成的施工队伍率先来到东湖塘围垦工程工地,这支队伍全由身强力壮、熟悉木工活或有所专长的年轻人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制造金马海堤25孔水闸门、制造门窗、家具等木工活儿。
随后由北硿华侨农场职工组成的建筑队伍也接踵而来,他们与宁德的工匠们一起修建房舍,为正在施工的人员和即将来定居的归侨职工做好后勤工作。不久之后,竹坝华侨农场职工的支援队伍也按时到达。
三支归侨队伍与宁德县内乡镇农民工,福安、霞浦、长乐等沿海县的渔民工,构成了主要的施工力量。那时施工没有机械设备,主要依靠人力、板车和民船。农场仅有屈指可数的轻型汽车,基本上在外运输木材石料。工程分别从北面、南面两个方向向中间港道汇合。北面从马山取土向南推进,南面从大门山或金蛇头取土向北走去。
为了使工程能够按照计划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截流闭气,指挥部根据每个阶段任务和潮汐规律,不断调整施工方案,提出低潮位底层大推进,中潮位逐步加高培厚,高潮位少进土或停止进土的施工方式。工地开展劳动竞赛,每日一评。归侨大队实行“两班倒”工作制,从早上六点连续作战至晚上十点,甚至更迟。除了工期内包工程量外,还按日定出定额包工,即每人每天每辆板车或每艘船必须完成规定的最低工作量。
截流工程越往后施工难度越大。贵岐造船工匠创造一种“石落自卸船”,船底是平的,甲板像双翼,装上石头后把船划到卸石点,活门一打开,中间就鼓起来,石头就向船舷两旁滚落下水,既方便又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石头卸落集中,口门越来越小,水流更湍急,冲击力更强,散落的石块很容易被水冲走或移位。群策又群力,即时产生了一种竹笼装石法来应对,就是用竹子编成猪笼子,里面装填了紧贴着的石块,每个笼子有数百斤重,把笼子绑在船舷两旁,到达指定地点后,只要把系笼子的绳子同时解开,竹笼子便坠落水中,这一招真灵,效果也不错。1964年11月18日截流成功。闭气工程也在1965年5月8日提前结束,其后进行全堤干砌石头护坡、防浪墙等。
1966年元月,春节来临前,全线工程竣工。1965年6月11日东湖塘华侨农场挂牌成立,从此在闽东大地上诞生了第一个华侨农场。
自此,一场新梦想在这片港湾里构筑起来,幸福的女神正向着勤劳的人们招手致意。
□ 东侨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