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俗世的飞翔——读惠芳小画
孙惠芳
当很多的水墨沉浸在山水、花鸟的精神世界,呈现出唯美意境时,孙惠芳的笔墨粗描淡写,勾勒出生活原味:果摊、贴春联、线狮、顶碗……一幅幅小画如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弥漫着烟火气息,仿佛炊烟袅袅,那远逝的情感,温馨的记忆,被亲切召唤回来。
丰子恺漫画朴实的风格,简洁的笔墨,柔和的情感,时而跃然纸上,但细细品味,惠芳小画与丰子恺漫画却不似而似,似而不似。她的画,摆脱了漫画讽刺、幽默的浪漫手法,平实地表达一种理性。因为太喜欢丰子恺漫画,她从不临摩。对一种情感的膜拜,坚守虔诚地靠近。这种纯真,犹如草尖上的露珠,引领她穿过荒凉,去迎见光芒。
她自小生长在乡村,美丽的杯溪温润着童年情感,绿水深情使她敞开本真的生命情怀,去感触俗世的温暖。挑夫的脚步、媒婆的碎嘴、理发匠……如乡邻朴素的身影,散发着麦苗一样的芬芳。她走向他们,犹如一只蝶,张开斑斓的梦想,穿越市俗的粉尘,去追逐喜爱的气息。她时常在街头、摊点、公交车、超市,捕捉素材,即兴速写。跃动纸上的水墨,是擦身而过的生活瞬间:民俗的、传统的、技艺的、风情的……岁月流逝,它们会从不同的角落浮出尘埃,唤醒心灵的感动。孙惠芳用画笔替代日常书写,每幅小画都是一则日记,展开生动的生活细节,融合着情感,饱和的生活原味传达出生命温度,也传达着灵魂的追问。笔墨简练,弥漫着文学和美学意味。当这些画页堆叠成岁月,堆叠起生活,达到小说一般厚重时,它以长篇连环画的叙事魅力悄声倾诉,诉说着乡土本色的生命。
自古书画相通,每个字蕴藏着对生活、自然繁衍的信息。孙惠芳以书入画,通过笔情墨意,传达画的神采风韵。她侧重于书法笔墨的功夫远甚于绘画探索。临摹苏轼字体,阅读章法、笔势、重心。苏体简洁的线条,丰腴的笔墨,运用在绘画创作上,呈现出线条柔中带刚、浓淡起伏的变化,用笔豪放,拙中见巧。但她不拘泥于掌握某派的单纯特点,悉心研习《明清刻本》《红楼梦图咏》等经典范本,寓目于心的揣摩,举手抬腕间不经意地飘散出浓郁的古典韵味。她的技法表现吸收了传统绘画特点,融入擅长的现代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风格。散落的年糕,联想起喜庆的年俗;一桩截木,引发生态关注;蝴蝶结,遥想童年游戏的温馨……惠芳小画弥漫着温润的生命情感,融入贺友直扎根生活,关注小人物、小道具、小情节的趣味特点;关良的迂缓线条,通过动作细节体现人物的整体风神;竹久梦二漂泊般的抒情……题材虽小,但贴近市井,管斑窥豹,反映出时代心理。
如果前期创作习惯于从现实生活中找题材,素材创作漫不经心,有自由性和随机性,《老根说字》的配图出版,则是她接受命题创作挑战的转变。为汉字解构配图,主题和思想受约束,但笔墨新意,融入独特的感受理解,清新配图与汉字解构相得益彰。《诗钟》配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古诗意蕴深远,题配更费尽心思,孙惠芳依然意趣盎然,并且全力以赴。她爱恋世俗的情怀透过笔墨,张扬着艺术生命力。
变脸
加油
垂涎
一起吃
责任编辑:陈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