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于有东/笔歌墨舞写初心——曾晚霞书法印象

2018-01-09 09:31 来源:宁德网

行草 古诗

行草 古诗

行草 古诗三首

行草 古诗三首

行草 欧阳修书论

行草 欧阳修书论

临米芾盛制贴

临米芾盛制贴

曾晚霞: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宁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女子委员会主任。2010年被评为宁德市首届“闽东青年书法十杰”,2014年获福建省优秀家训书法大赛一等奖,2015年获福建省中小学生教师美术书法作品展一等奖,2015年获第四届中国海丝书法大展赛银奖 ,2016年获第五届“海峡杯”全国书画优秀奖,2016年 入选中国书协“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

中国书法是“养心”的文化,是要在浩如烟海的经典碑帖中修出来,养出来的。以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二王”体系,无疑是其中帖学的主脉,其书风影响深远,历朝历代都有许多书法大家在这里汲取养分而茁壮成长。明代书法批评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逸少一出,汇通古今,书法集成,楷模大定”。在这一庞大的书学体系中,传承者以“二王”为母体,继承、丰富、诠释她的韵致以及人文内涵。

只需稍稍观察晚霞书法,不难发现她的书法之旅,正是不偏不倚地行进在“二王”的大道上。她先是沉潜于“二王”尺牍、《大观帖》等经典范本中,感受体悟王字的笔法之美、结字之美、韵致之美,继而力图博观约取,上追下溯,旁敲侧击。取法于孙过庭、米芾、白蕉等“二王”优秀传承者,以加深对“二王”韵味、意境和精神内涵的理解。这种“根植传统,抓住主杆,生枝蔓叶”的书法临创模式高度契合了我在近几年书法传播中所倡导的理念。

关于传统继承,晚霞的观点是,书法最终是要抒发性灵的,倘若只是一味地步趋前人技法,没能在学书进程中形成和渗透进自己审美思想,终究只是亦步亦趋的“东施效颦”而已,不能感动自己又岂能打动他人。为此她一直努力躬行,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家务之外,总能挤出时间深情关注书法、研习书法,以求创作上的自我突破。可喜的是,赏览晚霞近年书作,多能循理、着意、关情。尤其是她的行草书,行书的沉着与草书的洒脱交相辉映,笔墨精简,干净利落;用笔虚灵,变化含蓄巧妙;行笔自然酣畅,迅捷生动;字法入古,字姿多态。所作扇面、手卷、条幅、对联等墨气淋漓、神采飞动,给人以清隽雅逸之感。创作作品《欧阳修论书》更是在中书协“第八届全国新人新作展”三万余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参展。获得权威的认可令她更加明确学书方向,坚定自我超越的信心。“不与人争,乐与己斗”是晚霞可贵之处;“永远做书法的初学者”,这份坚守信仰的态度,更是她可贵之处。这些都恰与冲和恬淡的“二王书风”相契合。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当我看到晚霞的书法,便更觉前人的话是极有道理的。一个人的书法风格和面貌,跟她本人的内在气质确是有着某种关联。

书法艺术是生命的迹化。晚霞若要在这康庄大道上走得更远,还需潜心学养,夯实根基,深入挖掘,上下求索,与笔墨同歌共舞,以期“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于有东,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江西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周昌孝 人生 心性 笔墨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