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刘建平/年的记忆

2018-02-16 11:00 来源:闽东日报 刘建平

QQ截图20180216101240

腊月小年一过,天始终阴沉着。太阳偶尔露出笑脸,各家房前屋后,便披满了五彩斑斓晾晒的衣被,随风摇曳,仿佛藏地的经幡,传送着年的讯息。

然后是母亲拉着我们冻红的小手,在制衣匠昏暗的灯光下,量着腰身,赶制过年的新衣。

临近年的哪段日子里,我们早早上床,而母亲每晚都在楼下的厨房里油炸蒸煮。鱼肉糕果的杂香透过二层楼板的缝隙弥散,满屋飘香。我们总在咂嘴流涎,在饿肚闻香中迷糊入睡。

过年要准备年货,好多年货每家每户都要自行制作。年糕要蒸,鱼丸要打,海蛎要浸,笋干要泡……殷实不殷实,都一样准备。

除旧迎新,要有程序。房子要扫除涤尘,人也一样,要理发洗澡。一切就绪,年的脚步也就近了。

大年三十,清晨就要起床,和母亲一起上街,帮着拎东西。街上早已是攒动的人头,匆忙的脚步,喧嚣的吆喝。过了中午,街道上像潮水退去,一下子空了下来,无边的寂静。

门半敞着,门楣上贴着还散发着墨香的春联。鞭炮也放得文明,在墙角旮旯处零落响起,远远近近,满镇子上彼此应和。

年夜饭开席了,这是一年里最丰盛的晚餐,菜品无非家常菜蔬,却是平日里难得吃到的。记不清母亲是不是一直在灶台与厅堂之间来回忙碌,父亲会端上米酒喝个微熏,我们也被允许呷几口,一张酡红的脸,拿到压岁红包才离席。

初一醒来,穿上放置在床头的新衣,起来喝糖水吃素菜。这一天,是拿来挥霍的,谁都不做事,谁都不用做事。乡里乡亲不约而同会去一个地方——留云洞,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也没有明确的意义,兴尽归来,时光显得自由从容散漫。

岁月变迁,年复一年。年是什么?的确难以一语道尽。循着历史往前走,年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溯流而上,在漫漫的画卷书轴上,可以找到每个时代留下的印记。未成年时,注重的是年后的那段自由时光,食物饕餮的满足,任意花钱的欢愉,无人管束的慵懒。成年后,在意的是准备过年的琐细日子,年货备了没有,礼物送了没有,给大人小孩的压岁钱够了没有。离家了,想起母亲回家过年的叮咛,才觉得是一个完整的年。

年不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而是一段时间的集合。包括年前的匆忙与年后的闲瑕,节前的急促与节后的宽缓,也是一年心情的收拾与来年行囊的整装,是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开端。

经历千年习俗礼仪的流变,原始朴素的驱兽祛邪的年,已被红火热闹团圆相聚的生活所替代。到了物质丰富,科技发达,出行便捷的今天,人们过年的选择更加多样,但家的温暖都会在一年又一年中永续。

责任编辑:陈淑琴

关键词

过年 母亲 新衣 年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