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解读一座庙堂

2018-03-25 10:40 来源:宁德网 罗龙海

题图摄影---朱松林

宁德网消息  (罗龙海)

偏僻山区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曾经荣任过数百年的平和“县城”,这里到处可以看到家庙、宗祠等古建筑,有的处在居民聚集的城区,有的处于鸟鸣啾啾的山脚下,或者是溪水潺潺的小河边。崇福堂就是独立位于九和山的山脚下,百米开外就是九峰溪,依山傍水,一座水泥大桥联接两岸,与国道官九线相连。

老家在深山,往县城办事必定要经过崇福堂对面这条大公路,自上大学起,每次车行至本路段,目光就会转向对岸崇福堂,被这座古建筑所吸引。尤其是逢年过节或者是举办活动时候,崇福堂周边升起数十个巨型红色气球,喻示了这座庙堂香火旺盛,是一座有故事和来历的庙堂。

刚听人简单介绍说崇福堂主祀神是因淝水之战一举成名的谢安叔侄俩,那时心里有诸多迷惑,那就是谢安叔侄俩无论是率兵作战还是祖籍地都与九峰相隔何止迢迢千里,他们为什么能够在这里得到后人敬奉的香火?古老的庙宇、美名的传扬与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三者串联着什么样的历史渊源?

崇福堂坐落在“雄牛卧地”的风水宝穴,背靠巍峨青山九和岭,面临潺潺溪水碧溪河,堂前土埕开阔。庙堂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积750平方米,正堂阔5间,进深3间,堂上石香炉、木匾、生死轮回壁画及二十四孝图,画技精细,弥为珍贵,都是明清朝代传下的古物。庙宇经历漫长岁月的侵蚀,除了屋面经过维修外,殿中抬梁、木构架、斗拱穿枋等至今无发现虫蛀现象,是元末明初寺庙保存较好的一座。

谢安、谢玄是如何飞跃崇山峻岭、驾临九峰而成为当地民众的主祀尊神,这得从庙堂的变迁史说起。

崇福堂所在的位置,当地人俗称罗寨庵,很早以前是姓罗的聚居地,罗氏先人为陈元光将军部下,发现此地为雄牛卧地之势,携带谢安香火辗转到此定居,并在祠堂设立谢安像让族人朝拜。“王公”对百姓有求必应,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日益鼎盛。罗氏族人见此盛况,欣然礼让卧牛宝地扩建庵堂,并迁移广东定居。为了表达对罗氏先人的敬意,信众扩建庵堂时,先在庵堂对岸的山坡上建造一座罗氏庵,每年的“王公”诞辰及普度日,祭拜者必先到罗氏庵祭拜罗氏先人,再拜“王公”。

据《平和县志》记载,崇福堂“初建于元,明洪武、清康熙、嘉庆等朝重修”,由此可见,崇福堂的历史比九峰设县(公元1518年)早了几百年。天井的三级石阶一边,镌刻有“洪武四年蔡二三娘”,是这座庙宇留下的时间痕迹。王公塑像内有题字:“大明洪武四年改建庙。嘉庆八年岁次癸亥重润金身。大清康熙四十四年岁次乙酉重修”,由此可知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建庙宇,至于首次建设的具体时间却不得而知。王公塑像内的这些题字不轻易示人,是崇福堂深藏的历史符号。

崇福堂正堂头顶悬挂着一块光绪年间雕刻的木匾“霖雨苍生”,正堂两边有一对联,写的是“公志在东山,我亦志在东山,怅望千秋尚友弥激素抱;昔总遭强虏,今又复遭强虏,横瞻八极问谁克绍前勋”,都是对王公谢安的生平志向的概述和赞美。这对楹联,阴文,黑底,鎏金行楷,笔意清润而又笔力雄健,联句工整,雕刻精美,成为崇福堂现存的古董,蕴含着崇福堂深厚的人文精神。东山再起的故事耳熟能详,谢安叔侄临危不惧、以弱胜强的精神演绎成为了本地群众骨子里的信仰。

长期以来,闽粤两省民众和海外侨胞争相朝拜崇福堂,崇福堂王公的故事广为流传。一个是祭祀王公不许用鸡肉的故事。据传,淝水之战时,当时由于没有时钟,部队作战时间以鸡啼为准,三更鸡啼,四更出战,结果那天凌晨鸡提前啼鸣,二更啼,三更出战,谢安部队提前出发,掌握了主动权,大破强秦,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认为战役取胜,鸡的奇特表现功劳最大,为了感谢鸡的功德,从此以后再也不吃鸡肉,因此,后人祭拜王公就不再“荐鸡”。翻开《平和县志》可以看到:崇福堂“在东门外,离城七里,祀谢王”,“至今祀王者,不敢荐鸡”。

王公还有一个“不吃”,是指不吃牛肉。据说是谢安带领部队征战时千军万马,需要大量粮食,这些粮食都是靠牛耕作出来的,所以王公对牛的功德非常肯定,不肯吃牛肉,至今,王公诞辰或出巡庆典活动期间,善男信女也都遵从着不吃鸡肉、牛肉的规矩。

光阴荏苒,从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到今天,1600多年时间过去了,谢安、谢玄叔侄俩力挽狂澜的智慧和壮举,成为九峰乃至更多地方群众的信仰,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至今,九峰镇崇福堂每年都会在王公诞辰期间举办庆典活动,锣鼓声、舞狮表演喝彩声、鞭炮声声浪如潮,每年都会在这块土地上热热闹闹地响起。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正殿烧香祭拜,祈福保佑,然后移步到庙堂侧房,与来自周边乡镇的上千个善男信女齐聚一堂,虔诚地品尝王公的“赐福饭”——咸菜饭。

(题图摄影 朱松林)

责任编辑:叶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