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土地上的春天

2018-03-25 10:40 来源:宁德网 诗音

题图摄影---徐龙近

宁德网消息 (诗音)

春天,于人于大自然都是重大的事件。古人要将“春”事 牢牢记载下来,便契刻在代表永寿有神性的龟甲上。最初的“春”字,在甲骨文中刻写成“屯”, 上面一横代表地面,一粒种籽在冬后的暖阳里,苏醒破壳,钻出地面,嫩芽初萌。根须艰难曲折地往泥土深处蔓延。但是,春的风姿韵味,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的葳蕤生机,还有天地间顿然清新悦目,温婉祥和,让古人觉得这字形还是意犹未尽,他们像大地上的芽苗一样渴望表达,渴望能更细致更丰盈地表达出眼里心中的春天。于是,甲骨上就有了好些不同的“春”字。其契之精,其形之美,令人神往。不论那些“春”字的构件是“木、日、屯”, 还是“艸、日、屯”,还是将“艸”叠成四个“丰”,涌动春潮起伏的漫漫丰草,共同的元素都是:太阳,草木,土地。

春天,就是春阳洒在土地上,雨水落进泥地里。暖阳之气上升,土地松软酥润了,耕耘播种,北山种了种南山,点豆插秧又种菜。一阵咋晴咋雨,一阵咋暖还寒,一阵烟云飘绕,草木和庄稼一起萌生葳蕤,枝枝叶叶随节气一路奔跑。草上开花,禾上结穗,树上展叶结果。大地有灵,生命有感应。土地广袤无边,春天辽阔浩荡。看看我家阳台上玫瑰枝叶的那种丰沛肥绿,就会感受到土地的富足与生机。

我们感知春天,就是从身边来自土地的点点滴滴开始。餐桌上一盘夜雨春韭;菜市上一捆鲜嫩香椿,一把荠菜。还有,这里,那里,看到的一些细节:黝黑的树皮饱含汁水,饱满润泽,泛着苔绿;玉兰裹着毛绒绒的冬衣伸出兰花指;柳条爆出了米粒大的芽苞,继而芽苞绽开,芽叶轻俏欲飞;娇黄的迎春花奔泻喷泉般的喜悦;豌豆卷须缠上高高的竹篱,花如美蝶,浅红深紫粉白地飞上翠绿叶丛;蜜蜂成群在黄金般的油菜花间飞来飞去,忙得顾不上理你。在细微的嘤嘤嗡嗡中,不时夹杂着远处婉转嘹亮的几声鸟鸣。偶一回头,却是一棵春天的树,正轻盈地浮一片绿烟云。还有,田头地边的白色覆盆子花,也喜著春衫玉立藤蔓间,而那些梨花桃花很快也会堆雪栖霞了。

春天,是土地上的春天,是万物与土地共同缔造的春天。如果没有泥土,春天何处落脚,何处孕育生长?土地孕育春天,呈现春天。春天与土地息息相关,犹如我们的书写,必须是大地草笺上的书写,才能与大地气息呼应,血脉相通,就像此刻我写下一粒粒文字,每一粒都必须像种子一样,来自泥土,来自沧桑岁月,汲取土地的滋养,感受大地深处的冷暖与苦乐,黑暗与光明,悲伤与希望,才能根治文字的苍白和贫瘠,以生命中最美好的芬芳,回报春天大地。

在春天的日子里,你尤其能感受到每一寸土地都充满苏醒的生命,感受到泥土深处窸窸窣窣的蠕动,绽放。就像通常那样,在最幸福的日子里,或者最在意的人在路途上的时候,心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涌入担忧。眼前,春天的太阳依然明媚,草木、庄稼也很好,只是这么多年春天的经历和见闻,让你有一种隐忧。在时间的两岸,生命的河流、黝黑肥沃的泥土大地,似乎都在日渐萎缩,丧失。乡村许多土地抛荒,湖泊干涸。尤其是人口生存的挤压,住宅大面积建造,路面硬化,钢筋水泥不断侵袭,漫延,覆盖,遮蔽。土地窒息、困厄。大地受难,春天将荒芜。我们也将丧失来自大地的阳气、生机和喜悦。

春天的消息,会不会有一天真的只能到日历里寻找?灿烂的油菜花于我们的后代会不会成了曾经的辉煌?在我年幼的时候,已经看不到“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了。那时“春社”“春神”这些古时寻常事物,于我已是抽象生涩,古奥得像一处神秘的遗址留在难懂的词里。而今天,尤其是大都市的人,大多只能在阳台上种种花草。谁还能像古人那样心思单纯宁静地住在木屋茅舍,赤足亲近大地,感受地气涌动,泥土温湿软硬的变化呢?当然,我们确实需要坚固的庇护所,遮风避雨,守护生命财产;需要道路干净平坦,生活便利。但是我们同时又多么渴望处身大自然,与草木鸟兽为邻,感知季节啊。如何平衡这不断倾斜的两极,化解生命与生命之间矛盾冲突的困境呢?

只凭阳台上的瓦罐盆钵一抔泥土,能盛住辽阔茂盛的春天吗?

责任编辑:叶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