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我不老
岁月无情,年轮有意。不经意间深深浅浅的皱纹开始爬上额头与眼角,像初春时节的枝桠,肆无忌惮地蔓延着。一种岁月易逝的悲凉油然而生。而当我面对鲐背之年的母亲,面对她寂寞、多病痛的时光,我才知道这样的心境是多么的残忍和无情。亲爱的母亲,您在,我不老。
母亲的娘家家道殷实,但因为是第三胎女儿,母亲一出生便被送人了。以童养媳身份长大的母亲,受尽了生活的苦难,甚至有三次从鬼门关前经过。我的爷爷英年早逝,所以父亲家里的生活极为窘迫。为生活计,母亲靠自学当起了裁缝师。裁缝是个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遇到苛刻的东家,还要经常返工。由于做工精细,自学成“裁”的母亲在当时的裁缝界口碑很好,一家做完到另一家,没间断地忙着。坚强的母亲,用她的节俭勤勉和善良坚韧刻画了一个中国妇女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寿宁有句俗话:“烧瓦的住茅草房,拿伞的遮不到伞柄”,母亲做了一辈子衣服,却没能为自己做件好料子的衣服。母亲多次摸着一件件做好的当时最时尚的条绒布衣服,对我说,什么时候也能做一件穿在身上就好了。我眼眶湿润,年少的我暗暗发誓:母亲,您的愿望我一定帮你实现。工作以后,我经常为母亲买衣服,一年四季的都有。在那些琳琅满目的服装店里为母亲精心挑选衣服,我的心中充满着幸福和感恩。
母亲记忆力很好,我初中、高中的同学,但凡她见过的,隔了十几、二十年,她也能叫上名字,这让我的同学大为惊叹。母亲没上过学,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教育中,母亲还是识了一些字,能写一些简单的字,这让她能看懂电视剧情。母亲喜欢看羽毛球赛,她是林丹忠实的老粉丝。每每有林丹的赛事,她都会在电视机前为他的胜利而高兴。现在,母亲大多数时间都躺在床上,极少看电视了。我有时会问母亲:“那个经常拿世界羽毛球赛的冠军是谁啊?”母亲笑着说:“记着呢,林丹”。
母亲常说,人要懂得感恩,会感恩的人有福气。她的心中始终记着别人对她的好。那年,母亲八十六岁了,十分怕坐车的母亲,突然说要回寿宁。问及原因,原来是要回来答谢恩人吴家婶婆。她曾在母亲穷困潦倒之际帮助过母亲。当母亲拿着藏了两年的礼物来到吴家时,已瘫痪在床上的吴家婶婆已记不起来母亲了,时光已将她们分别了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母亲心中藏着这些美好,该有怎样的幸福和力量啊。
在我们兄妹的印象中,母亲出奇地节约,她认为人惜福才能让福越来越多。一条毛巾洗得透亮了,她也舍不得扔掉。洗脸的水,她一定送到厕所重复利用。偶尔有饭粒掉在地上,母亲总是用手一粒一粒地拾起,连同剩饭一起放置窗台,喂养小鸟。久而久之,鸟儿每天清晨都来窗台觅食,唧唧喳喳地叫着。看着它们用尖尖的嘴在啄饭粒,欢快地吃着,我孩子似地轻轻叫着,十分惊喜。母亲那份对劳动、对劳动成果的虔诚之心、珍惜敬畏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强烈地叩问着、约束着我的思想和行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母亲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懂得退让,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记得母亲七十三岁那年的秋天,她在街上被一辆自行车撞倒,小腿流了血。骑车小伙子因为害怕,惊吓在车上,没下车来扶起母亲。旁边人打抱不平,纷纷指责他,要他带母亲去医院检查。母亲艰难起身,对小伙子说,没事,你走吧,下次骑车要慢点。记得小时候被小伙伴欺负,到母亲面前哭诉,母亲总是说,没事,你不去计较,她们就不再讲你了。待嫁入夫家,每有与丈夫或婆家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我会回娘家哭诉,母亲总是站在丈夫或婆家人的立场上,劝导女儿。于是,每次从娘家回来,我总是心情愉快,阳光灿烂。母亲就是这样将最朴素的宽容、理解传递给女儿,为女儿的幸福送上最好的精神元素。
母亲是个虔诚的信佛者,她把日常的念经、祈祷化作一种信仰,一种安慰,一种寄托。她始终如一地恪守着清心寡欲,保持着那份坚持与执著。看她跪拜在佛像前默默许愿慈悲虔诚的样子,我看到了她眼神里憧憬着最美的祈福。在经历了过去那些艰苦岁月的沉浮之后,她的内心唯有子孙们的幸福、子孙们的平安。
年前的一场感冒让母亲更加消瘦了,看着每餐只能喝点稀饭的母亲,我黯然心伤,想多陪陪她,可她总是说,你工作忙,回去吧。每当离别的时候,她望着我那种不舍的眼神和孩子般欲哭无泪的神情,总让我心痛无比。
感恩上苍,让母亲在鲐背之年,能享受到像视频之类的现代科技生活。与母亲视频,我可以尽情地撒娇,做着各种鬼脸,那头母亲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得咧开没牙的嘴,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我感动地流着眼泪。我想这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母亲为我开启了生命之旅,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我感激上苍,让我身体里流淌着她的血,从骨子里都透露着她给我的一切,承继着她质朴而简单的性格。用她仅有的文化教导我,赋予我为人该有的善良和宽容。
母亲,你养我长大,我陪你返老还童,我是你永远的老小孩。
(卢彩娱)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