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竹篾人生/缘 莱

2018-06-23 22:16 来源:宁德网 缘 莱

1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按当年说法属于“黑五类”,加上受“白卷先生”的影响,初中毕业考试只是例行面试,问几个问题就算了事,虽然我在班上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面试的成绩也非常之好,但在高一新生的录取榜上怎么也找不到我的名字。我当即“唰唰”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不得不离开那培育了我两年半的学校。父亲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读书是挣不来饭吃的,你得去学一门手艺,不然,往后的生活怎么办?一向疼爱我的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人总是要活的,走一步算一步吧。听着长辈的话,嗜书如命的我顿时泪雨滂沱。新学年开始,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打着背包赶往学校注册,我却万分伤心地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对我寄予厚望的老师,离开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去承受本不该是我这样的年龄所应该承受的艰辛。

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小小年纪要学一门手艺谋生,还确实有点难度。因为体质差,学打石头的工艺肯定是吃不消的,那是一件十分消耗力气的活,那时的我非常之瘦小,无法胜任这样高强度的活;学做细木,还是觉得有点困难。有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身边,对我说,你体质太差,其他的手艺活你吃不消,还是去学竹工手艺吧。没有理由可以拒绝,只好忍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学竹艺的道路。师傅年龄四十开外,人看上去挺仁慈的,但是他发起脾气来,也会令年少的我咽下委屈的泪水。那时,竹工师傅的一天工资是一块五毛钱。我毕竟是学徒,拿不到这么多钱。与师傅订下口头协议:第一年每天工资三角钱,第二年每天四角钱,第三年每天九角钱……第一年做了一百五十个工日,赚了四十多元,一半贴补家用,一半给师傅拜年。临近春节,我挑上一个大大的猪腿,外加十多斤的线面和几十个鸡蛋,毕恭毕敬地送到师傅家里,以示对师傅的传艺之恩。师傅照单全收,当然也不免说些礼尚往来的客套话,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人情世故就是这样世袭传承的。

四十多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至今回想起来,心头还隐隐作痛,涌起阵阵酸楚。不管路途多远,工具担徒弟是毫不含糊地要挑上的,哪怕是四、五十斤的担子,也磨得我肩膀发红,烧灼般的痛。遇上陡坡,那真得叫人气喘吁吁,只得一会儿左肩换到右肩,一会儿右肩换到左肩。有时要走上一天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夏天的日子,太阳朗朗地照着,一会儿的功夫就大汗淋漓了。每每到达一个村庄,就会落户在东家的家里。吃过晚饭,月落乌啼,我倒头便睡,一天的疲劳已经够折腾了,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直到凌晨时分,才听见师傅如雷的鼾声。

与竹子打了几年的交道,我对竹子多少也是有所了解的。但有必要说明的,我们应该知道些竹子与竹编制品在闽东的一些情况,才会明白这种手工艺对生存的重要所在。在闽东山区,竹子资源十分丰富,即使在那物质相当贫乏的年代,依靠贫瘠的土地顽强生长的竹子依然郁郁葱葱,成为当地百姓就地取材的原材料。农家需要的物什大多是由竹子制成的,比如竹篷、地瓜篮、笊篱、簸箕、锅帚等等。我老家是个有千把人的山村,仅竹工艺的师傅就达到了二十多人。命运使然,我误打误撞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用于制作竹编的竹子称为毛竹,也叫楠竹,它的特点是高直、坚硬,可作为竹编的原材料。有一个成语叫做“势如破竹”,但真正要破起竹子来,可不是那么容易。一根截下的竹子,一头置于椅上,一头斜靠地面,首先得用篾刀削去竹节的凸起部分,而后要将圆圆的竹子劈成两半,劈开口子后用力往下狠拉,然后把整根竹子置于地上,一脚踩着另一半,两手往上用力,“嘶啦”一声,竹子就成了两半。紧接着,用竹铲把竹节中的竹膜铲干净,再根据竹编制品的尺寸用力撕开一条条,选择竹片的厚度和长度。一般情况下,竹片可以劈成四重或者八重。编制小巧精致的礼品盒等,竹片还需要经过刮刀的四次亲密接触,使之成为中间厚、两边薄的光滑的竹片,这样编制的成品美观、厚实、耐用,再用油漆简单地一刷,可以说是百年不腐,常用常新。

前几天,我特意请教了当年的伙计阮叔,他不无担忧地说,随着近十多年来塑料制品的兴起,竹编工艺技术面临着失传的境地,村里最年轻的竹编工艺师傅的年龄都接近知天命之年了,年轻一代已经没有人肯去学这门手艺了。过去出口国外的竹制品,由于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几乎滞销。可惜的是,眼下这样的手工艺却还没有被纳入各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一时无语,不知该如何去呼吁和保护。

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有条件的村庄都设立了农耕展陈馆。在那里,我们看到的物品多是竹制品。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屏南县漈头村,那座耕读文化博物馆搜罗了数以万计的农家用品,其中竹制品就达数十种,有心的馆主还能说出每件物品的传奇故事。从圆圆方方的斗笠到形态可掬的贡品盒,应有尽有。那农家用来捕捉泥鳅和鳝鱼的工具,也是竹子编制而成。在周宁县禾溪村的展陈馆里,历经岁月的竹制品,琳琅满目,工艺看去是粗糙的,但价值不菲。它印证着历史的变迁,记录着村庄的发展。

收回思绪,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学习竹艺是怎样的一种境况。因为是夏天,大概清晨五点半左右,东家就开始叫吃早饭了。吃饭时绝对是无声无息的,一般来说,要在十分钟内完成,也就是说一定要在六点前出工。生活如果没有体验,往往不知道其中的甘苦。学习竹工手艺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必须学会蹲功,能够蹲半个小时且不偷懒,就已经很好的。刚学时,蹲上十五分钟,就会眼冒金星,浑身冒汗,站起来需在原地停上一会儿,才能够缓缓迈开步子。为了偷懒,更为了减轻疲劳,我不得不拼命喝水,让膀胱憋得慌,这样才有机会借故起身休息五六分钟,以此让精神得到些许的安慰。午间,摊上吃饭的时间,顶多也就四十分钟的空挡。到了晚上七点半,太阳收起了她的芒光,天色渐渐转暗,知了在无序地叫唱,我才能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战场”。

当徒弟是很受气的,谁都可以指责你,说你技术不行,说你动作迟缓,不管有理没理,你都得忍气吞声,默默承受。如果师傅把眼一瞪,就知道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除了蹲功之外,还有一个技术难关,那就是破竹子。为此,我左手的食指间留下的多道刀痕至今还清晰可见。刚学破篾时,篾刀在过竹节时特别不听使唤,稍不注意,竹节过不去,用力的一刀便砍在食指根上,顿时,鲜红的血便汩汩地涌出,委屈的泪水也随着滴在血水中,染红了东家的新家什。扎上胶布止了血,让生活继续充满苦涩……

嫩嫩的手把弄着粗粗的竹子,不到半天时间,手皮便会被磨破许多处,晚上躺在床上,十个手指火辣辣地生疼,只好随着蚊子在空中飞舞,让疼痛在风中而生。有的东家晚上还上了点红酒,让师傅们解解馋,作为徒弟,也只能闻闻酒味罢了。吃完饭,浑身酸痛的我倒头便睡,直到第二天东方破晓。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培养出自信,磨练出意志,同时也使我的性格变得坚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狠心的师傅第二年居然将我一百天的工资赖着不给,不得已,我只得换了另一个师傅,继续把生活的苦吃深吃透。整整四年半时间,在古田、罗源的山间小路上,为的是艰难地谋生,为的是捕捉到生活真情的阳光。

磨难,是人生最好的财富。正基于此,经过自学的我才有幸踏进宁德师范学校的大门,实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梦想。

往事悠悠,四年半的竹篾人生,四年半的人生体验,在我的人生履历中成了一个永不褪色的记忆。

责任编辑:卓金芳

关键词

竹子 师傅 竹编 竹制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