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半月里
宁德网消息 (李步舒)
不久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国体验复兴号动车,当记者请他谈感受时,他说:很浪漫!真是神回复,让我们领教了什么叫机智,在听出了自尊自信的同时,也领略了这个伟大民族的诗性幽默。赞叹之余,使我想起前不久刚走过的乡村游好去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半月里。
初听这个村名,就觉得十分有趣,吸引人处,便是嵌“月”的命名,让人马上想起浪漫一词,也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因为在几千年的文化烟海中,早已赋予明月的人性大美,是高洁的化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等,无不予人漫漫情思。想来半月里雷氏先人也是个浪漫诗性的智者,定然通晓此中真意,借物寄情,寓理率真。特别是在“月”之前句之以“半”,表面看是指地理形胜,实际上融入了盈亏观。潜藏着希望雷氏子孙发展繁荣,如上弦之月蓬蓬勃勃长长久久等深厚内涵。半月如弓,似箭在弦,也应合了孟子“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大智慧。
至于“里”字,若能用方言联句咀嚼,却也玩味无穷,别有洞天。里,在古代多指居民组织,《周礼·地官·遂人》有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又引申指故乡、家乡。如《史记·汲郑列传》就有“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之说。古朴的美感,透过这个字便与久远的过去有了神交,那种交通阡陌、良田美池、俨然屋舍以及和睦相亲的田园牧歌图景,让你生发出岁月静好的浪漫。
当然,现实中的半月里,确也如诗如画:一条山路从霞江之浦逶迤而来,又从村头跨山脊远去。正是古官道的交通便利,成就了这里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株榕树似篷似伞,温馨荫护着整个村口。看似无序摆放供人歇息纳凉的石条凳,每一颗像钉子一样牢牢卯地的卵石,都在告诉人们这里是宁静祥和的。“半月里”三个大字的印石碑勒,尽管是今人所为,却也古拙风雅,和古榕一起,给远方来客“到此一游”提供了追忆的物证。
村头大树俗称风水树,是定居先祖“立此存照”的象征,但南北有别。北边多以槐树说开去,在客旅匆匆间,人们各自叙说源流出处,老槐树便是辨析根脉的“话母”。在南方则多以樟榕为标志,祈盼以其千年不朽,指引子孙魂梦乡归。特别是半月里宗祠与古树相映成趣,犹如固化了的图腾符号。走近它们,你或许会在乡愁的底色中,幻化出更绵远的情愫。
据介绍,雷氏先祖是个饱学之士,还是远近闻名的勘舆方家,往来于士绅豪门,也曾任过县衙师爷,虽无功名也属仕林中人,自然品味独特。也不禁让人想起畲族人民千年徙栖的变化史,过黄河渡长江,南下、南下,直至天涯海角。又随着洋流与季风,北上、北上,钟蓝雷盘各领风骚,沿东海之滨定居于闽浙大地。据统计仅宁德域内畲族人口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雷氏一族就如村头小叶榕,独木成林开枝散叶,日出日落间,不知不觉几百年。更值得赞叹的是,始终以耕读经世,诗书传家的传统古训激励后人,成就了“一门五秀才”“武举戍海疆”的美传。
近年来,由于大众的文化觉醒,半月里畲族文明经典也得以较好修复和挖掘,每每探访总有惊喜。比如村貌,也因新增环村游步道更加凸显了,在高处还建起了纵揽全村的凉亭。临风于亭间,可以与古人对话,叩问植榕立信,筑墙而居的初衷与愿酬。沧桑的巷闾,斑驳的墙垣,连同那片片如鳞般的瓦楞,似乎都成了溯源求真的答卷。凭心说,我更希望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佳期携友于妙境,把酒问青天,作千古皓叹。
就乡愁而言,尽管消失和行将远去的一直在重演,但总有可敬可佩的子孙,竭力为祖先的荣耀而战,雷石松就是其中“雷人”之一。他的职业是畲医,同时又是一位承继了本民族文明精萃的有心人。一边是仁心惠及乡梓,一边在施行光宗耀祖的“补天”之术。从他八方罗致本族文化遗缺于一堂,从他每一回隆重出场笑迎宾客,以及侃侃而谈所展露出来的激昂与自信中,我品读出了执著与坚韧,感受到了什么是布衣精神,什么叫剑气侠骨。人生其实极短,让有限的时光不予虚度,认认真真地只为一件事埋首忙乎,其所为,正如一泉清流直抵人心,一片冰心已与先祖的浪漫巧思作了呼应。
早春二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撒贝宁等也来到这爿神奇的土地,与当地民众一起体验了别样的浪漫。银饰盛装、双音歌吟,还有千年不衰的畲女出嫁仪俗,把这份浪漫堆成了高潮。现代传媒的巨大能量,又将半月里导向诗和远方,使原本钟情于金滩银海的摄影人,转棹踏歌,徜徉其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成了光影里的桃花源中人。重演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郁郁畲风。人这一生呵,其实是一场回归故土的长途跋涉,唯如半月里这样的乡愁归处才是最踏实的,滋润本心的。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所谓美好,就是摆脱了功利心。浪漫半月里,就应该从这里出发。
(题图摄影 徐龙近)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