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溪村的螃蟹节
供奉拓主
上供的村民
与江苏高淳、泗洪等地由政府举办的螃蟹节不同,农历六月十四的古田县杉洋镇白溪村的螃蟹节,完全由千年的民间习俗力量推动,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并且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的追捧和热爱。
一年一度白溪螃蟹节,也记录着白溪人一年一度的聚散离合。
山村将芜,许多人离开了家,但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于是,许多人在特殊的日子里又风尘仆仆地返回古老家园,甚至有些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进入农历六月,许多在外工作的白溪村民就开始谋划着返回许久没有回去的老家,并开始想象着与年迈亲人相聚重逢把酒言欢的温馨场面。
当他们携家带口迫不及待地返回家乡时,家乡的亲人早就开始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用竹子做成诱捕工具,准备擒获数十只甚至更多的螃蟹。这项工作充满了乡间趣味——先把竹子剖开,再切割出缝隙,最后将猪肠子夹在里面,放置于溪涧之中。闻到味道的螃蟹纷纷赶来,而拿着手电筒等候一旁的村民就不失时机地把它们捕获,放入鱼篓中带回家中,用米饭菜叶饲养。在螃蟹节头一天晚上,它们将被蒸熟,放在或大或小的碗里,等着次日凌晨被村民挑到水尾殿或者伏溪祠堂内,摆放在几位“拓主”的塑像前,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白溪村有个很有名望的祖先出去劳作,由于发大水,一头村里的水牛掉到了溪中。为了拯救水牛,他奋不顾身地下到溪里,结果被大水给冲走了。当悲恸不已的亲人和乡亲们捞起他的尸骸时,上面还附着许多小螃蟹。村里人为了纪念他、感谢他,就设立了这个“螃蟹节”。
又据说,在金鸡岭下居住的谢神童造反失败后,有追随他的部将逃到白溪,最后跳潭自杀,尸身被螃蟹吞噬。他托梦给白溪先民,愿当“拓主”,并吩咐祭祀他时一定要抓一些螃蟹,煮熟了供于他的灵前。于是,白溪人将他隆重安葬,从此,慢慢衍生出了“螃蟹节”的习俗。
村民说,谢神童还有别的部将逃到白溪附近村庄后自杀,也成为了当地村子的神明。而谢神童祖上的坟茔,至今仍然在离白溪村不远的山坳里……
村民又说,在金鸡岭尾,有一块地叫“月爿洋”。据说,在月圆之夜,两块半月形状的田垄还会自动合拢,成为天衣无缝的圆形……
回到村庄的人们被撩人月色撩拨得睡不着了,就带着可能是外乡人的伴侣,漫步在祠堂前的小路上,在淙淙流水声中,为他们详细讲述着古老的传奇故事,讲述明日的祭祀仪式……
夜更深了。月色笼罩,房舍、竹林、小溪,都沐浴在如牛奶般柔软的月光中。在明亮的灯下,一位从宁德回到白溪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仍在精心准备着明天凌晨祭祀“拓主”的各色祭品:公鸡、豆腐、海蛏、墨鱼、白粿、溪鱼,还有那绝对不能缺少的主角——一碗煮熟外壳发红的螃蟹。去宁德居住已经30多年了,可每年螃蟹节前,她还一定要回到白溪,有如生物钟一般。
农历六月十四到来了。早起的老农们挑着一担丰盛的供品,满心喜悦地向祠堂走去……白溪螃蟹节就这样隆重拉开了它的帷幕。
螃蟹节凌晨五点,李氏“伏溪祠堂”里已经供品成列,香烟袅袅。
因为这个特殊的节日,同一个宗族,同一个村庄的人们,用食物凝聚人心,连接宗族纽带。他们小心庄重地把螃蟹、鸡鸭鱼肉、水果水酒摆放整齐。很快,道士开始了每年必须举行的仪式。围观的人都屏气凝神,沉浸在神圣的宗教科仪氛围里。在道士神秘地念念有词时,香火缭绕之中的“拓主”们想必也已经开始享用人间烟火。
祭祀完毕,人们把祭品挑回家。中午,它们被热火朝天地煮熟炒熟,端上桌子,人们兴高采烈。少的两三桌,多的八九桌。白溪人,用这样的大方和大气,表示着对这个独特节日的尊崇和喜爱。
随后,返乡的人们,和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就记住了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草场、天然的食材、节日的欢乐……
这个户籍人口420人、常住人口100多人的村庄,如今是许多人在异乡时时想起的家乡。他们挂念的是,是螃蟹节头天就被恭敬地从水尾殿里请到祠堂里的“拓主”塑像,和连演三天的闽剧,还有螃蟹节当天中午家里难得的热闹和喧哗。
一碗红螃蟹,讲述的是时间和家乡的故事。当螃蟹与舌尖相触,滋养着味蕾之后,白溪人记忆深处的乡愁,就泛滥心间。
返程的时刻到来了。游子们又要匆促地告别自己的家乡,等待下一个节日的来临。
但是,他们心里深深地感恩着这个独特的日子——螃蟹节的美食,为跋涉四处的匆忙脚步,铺设了一条温暖回家路啊。(余新锋)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