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陈仕玲/叶欣《白鹤岭图》考详

2019-07-21 16:37 来源:宁德网 陈仕玲

1

《白鹤岭图》

2

《白鹤岭图》(局部)

3

白鹤岭 徐龙近 摄

清初画家叶欣所绘《白鹤岭图》一轴,这幅山水小品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经辗转,现流落海外,珍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白鹤岭图》描绘的是宁德白鹤岭官道周边的景观,画面峰峦嵯峨,海天一色,生动传神,令人向往。白鹤岭自古即为宁德县城之主山,风水绝佳。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复置长溪县时,即以白鹤岭作为长溪、连江两县之分界。白鹤岭古道作为闽东北重要的人文胜迹,最早开凿于唐代,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宁德主簿丁大全募集资金,拓宽白鹤岭道,逐步代替了原先的南路官道,成为商贾仕宦北上江浙、南下福州的必经之路。由于白鹤岭官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一·山川》称之:“石蹬崚嶒,迂回百折,盘空而上,至其巅俯而下视,直疑身在天上也。岭道旁石壁峭削,上连烟霄。海上诸峰皆入凭眺,邑之大观也。”故自北宋以降,计有邓肃、王恭、林鸿、熊明遇、谢肇淛、徐勃(此字为火+勃)、梁章钜、彭蕴章、江湜、谢章铤等四十多位文人墨客,在过岭之时欣然命笔,留下瑰丽诗篇。此外岭道两旁还遗留有十余处摩崖石刻,真草篆隶,各具风采。而以绘画为题材者目前仅此一例,昆岗美玉,倍加珍贵。

《白鹤岭图》为纸本设色,长度仅24.8厘米,宽度33厘米,画家叶欣采用浅绛山水画法,用笔简约老到,境界高旷,且浓淡点皴雍容有度,深得元人笔意,不失为上乘之作。画作由秦铨题写引首:“山林窅冥,海水汩没,移情之妙不在声也。试从精神寂寞时,展视此卷,已觉一声已动四座。刍言。”落款“秦铨观”。左端留白处尚有张尔唯题跋:“此闽中白鹤岭景,戚少保提师破倭处也。元老年翁曾官于闽,为言其胜,而荣木图之,令人神为之往。”落款“张尔唯题”。全画共钤有三方印章,分别是右下端叶欣自钤“荣木”朱文长形压角章,左上方有秦铨“字存古”朱文圆章,张尔唯题跋下端亦有“尔唯”朱文方章。

由上可知,这幅古画所涉及的人物共有四位,分别是叶欣、秦铨、张尔唯、“元老年翁”。除了“元老年翁”,其余三位身世均能得到考证。叶欣,字荣木,江南华亭(今上海市)人。流寓金陵,与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高岑、胡慥等遗民画家齐名,合称“金陵八家”。其画学宋赵令穰法,复师同时人姚允在之意,能独抒性灵,名噪一时。据有关文献记载,叶欣性格特殊,为人孤傲,又不耐交,独与名士周亮工友善。尝为周摘陶潜诗作小景百幅,用笔楚楚,为世所珍,为此周亮工作百陶舫于闽署藏之。周在《名画录》中如此描述叶欣:“无子女,貌类阉媪,宜其性与人殊欤。”作为至交,评语可谓公允。

张尔唯,名学曾,号约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初名画家。崇祯六年(1633年)副贡。据清陈康祺《郎潜记闻初笔·卷十三》所载,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兵部郎中外放苏州知府。张学曾书学苏轼,善画山水,师法董源,出入于宋元诸家,喜仿元人笔,苍秀疏简。时与董其昌、杨文聪、程嘉燧、卞文瑜、邵僧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等名家合称“画中九友”,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周亮工《名画录·卷三》称之:“画仿董北苑(源)。辛卯秋,为余作数幅,极为程青溪(正揆)所赏。题云:‘此道寥寥,得其解者,唯约庵吾友。差足与语,不复多见矣。’”同时,张尔唯的画作还得到过方以智、吴伟业、曹溶等大家的极力推崇。近人吴湖帆却认为张学曾“画不甚佳,但尚雅驯耳。”

题跋者秦铨,又名秦嘉铨,字存古,吴县西山(今属江苏苏州市)人。明末遗民。清金友理《太湖备考卷十六·杂记》:“存古名嘉铨,邑诸生。明季以能诗名。”著有《既耕堂诗钞》《尺牍蒙诂》。

根据张学曾的题跋可以大致推测,“元老年翁”籍贯应当在包括金陵在内的江南地区,曾经任职于福建,并且姓元,或者名字之中带有一个元字。查找道光版《福建通志·卷九十六·明职官》可知,明末福建省一级各衙门官员,还有福宁州官员,并没有姓元者,仅有福建按察司佥事顾元镜(归安人)、费兆元(乌程人)。至于字号之中带有“元”者,因为资料不足,无从查证。所以四人之中,唯有“元老年翁”的身世仍是一个待解的谜团。不过叶欣能够留下这么一幅精美的《白鹤岭图》,我们还得万分感谢这位老先生。

叶欣作为明末清初一位普通画师,终生沦为布衣,贫困潦倒,且从未涉足闽地,所以他的这幅《白鹤岭图》只是根据“元老年翁”的口头描述,加以想象构思,所绘山川楼阁明显具有北方特色。纵览全图,其情其景与地方志中所记载的白鹤岭古道有着天壤之别,但仔细揣摩,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熟悉之处。画中的白鹤峰形如白鹤展翼,秀拔云端。官道由两峰缺口之处横穿而过,山下起始处即为宁德县城西门外半岭,周围还有一座青石牌坊,三间四柱,横跨大路;一座类似于过路凉亭的建筑物,凉亭附近还树立着两块石碑。牌坊、凉亭、石碑,这些物件与官道密切相关,乾隆版《宁德县志》就记载了西门外为宁德高游击高满鳌、闽浙总督李率泰所立的两座牌坊。至于过路亭,白鹤岭上下曾经依次存在过御仙亭、骖鸾亭、茶亭、半岭亭、跨鹤亭、天峰亭、御风亭、界首亭等多座亭宇。根据图中所处位置,这座亭子极有可能是始建于南宋嘉定时期(1208-1224年)久负盛名的跨鹤亭。由亭边嶝道盘行萦曲而上,林木苍翠,瀑流潺潺,将至山顶隘口,矗立起一道雄关,城楼壮观,旌旗飘拂,气势巍峨,这个关隘其原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鹤岭寨,是古代福州、闽北各府县进入宁德的咽喉要塞。鹤岭寨,又名白鹤岭关,嘉靖版《宁德县志》记载:“鹤岭寨,在一都白鹤岭。宋建炎二年,叶侬入寇,邑人同长溪令潘中控扼于此,贼不敢进。”乾隆版《福宁府志》记载:“白鹤岭关,下临绝壑,一线羊肠。”无论哪个朝代,鹤岭寨只是一个据险而守的简易军事设施,由于元老年翁慎重提及白鹤岭是“戚少保(戚继光)提师破倭处”,以致叶欣大费笔墨,加以渲染。根据戚继光之子戚祚国所编《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之三》记载,戚继光与白鹤岭并没有直接关联,只在剿灭横屿倭寇老巢、收复宁德县城之后,挥师赴罗源、连江时经过白鹤岭。至于民间盛传的“戚继光白鹤岭斩子”故事,曾经有学者对之进行过考证,纯属子虚乌有。

按图所绘,鹤岭寨正门尚有一条由石阶连接的道路,蜿蜒曲折,直达山下。这便是白鹤岭的另一条主道,直通县城南门外土堡亭,大约开凿于明清时期。这条登山古道我们今天也可以可见到,它的位置就在南漈公园贝乐广场附近,保存较为完整。

白鹤岭官道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山海兼备的独特奇观,这为福温古道其他路段所不能比拟。当行人翻越崇山峻岭,进入界首岭,抵达白鹤岭头之时,眼前豁然开朗,茫茫巨浸,白浪连天,县城全景以及远近岛屿尽收眼底,“山林窅冥,海水汩没”,蔚为壮观。明人王应山赞曰:“(白鹤岭)俯视海上,在履舄之下。县城视之,宛焉一鹤也。”何乔远曰:“白鹤岭百折盘空,山起人面,云生马头。”如此胜概,难怪“元老年翁”归隐林下,仍然念念不忘!

吾友李怀涌曾发现一张百年前宁德县城老照片,拍摄者正是站在白鹤岭半岭位置进行取景,画面雉堞鳞塍,碧海云天,极目千里,宛如仙境。老照片与《白鹤岭图》二者完美结合,成为补充与延伸部分,使今人得以了解百年以前这座城市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丰厚的人文资源。藉此希望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蕉城人,能够珍惜眼前优越环境,关注地方人文历史,进而加以研究保护,荫泽子孙,造福千秋。

责任编辑:陈淑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