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 林明华
母亲周秀玉一辈子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解放初期,母亲摆脱旧观念束缚和家庭拖累,远离故乡,独自到周宁的一个穷乡僻壤任教,一方面为了生计的需要,更多的是,这里寄托着她对新生活的憧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母亲先后在周宁和宁德的9所小学教过书,其中办过两件最难的事。一是1953年只身开办了周宁县玛坑紫竹坑小学,二是1970年开始筹办宁德蕉城第四小学,就是现在的宁德师范附小的前身。她开办的紫竹坑小学,当时被树为全省边远山区发展教育的典型。1958年,母亲作为先进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蕉城第四小学充实、扩展为宁德师范附小后,组织上委任她为校长、书记,母亲坚辞,强烈要求上级选派校长、书记,自己改任副校长、副书记。母亲长期担任各所在学校的领导,但从来没有脱离教学岗位。她所任职的学校都是先进单位,她个人也多次获得组织上的褒奖。《圣教序》上有两句话:“轻尘足岳,坠露添流。”说的是微尘以自己的细微增加泰岳的高度,露珠以自己的渺小拓展江河的浩瀚。用这两句话来比方母亲很贴切。
母亲为人善良真诚,严格自律,爱护、关心她的学生和同事,能力微薄却乐于助人。母亲在宁德城关5所学校任过教,退休多年后,年事已高,在街上走路,过去几十年的老同事、老学生、认识她的人,包括他们的晚辈,碰到她都热情招呼,嘘寒问暖,还记念着她过去种种的好。白发萧疏的同事、学生搀扶着已是耄耋老者的她平安回家,这是街市上让人温暖、动心的一景。
母亲在周宁工作期间,没有条件,只能把年幼的我带在身边,把姐姐放在老家,姐姐因此耽误了学业,母亲很内疚。后来条件好些了,领着我外甥读书,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母亲对我各方面要求严格,使我在恢复高考后有条件走出家乡,成为中国民航几个领域的专家,出版了多本著作,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些事母亲有的知道,有许多都不知道。但这一切都不重要,母亲最看重的是我秉承她为人处事的原则,保持着乡村子弟的本色。
责任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