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说 差 异

2020-03-22 10:14 施晓宇 

□ 施晓宇                     

我无意间发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碗面摆在那里,南方人说吃面条,北方人说吃面。如此类推,面对一碗稀饭,南方人说吃稀饭,北方人说喝粥。面对一个馒头,南方人说吃馒头,北方人说吃馍。在语言的表达上,明显北方人比南方人简洁明快。就好比一碗菜汤,南方人可讲究了,有豆腐汤、牡蛎汤、河蚌汤、海带汤、紫菜汤,最次也有榨菜肉丝汤。北方人万变不离其宗,通常只有一碗西红柿蛋汤。至少,早些年绝对是这样。

比如,二三十年前,我到北京开会。无论入住宾馆的餐厅,还是招待所的食堂,除了碗筷,每个人的餐具根本就没有配备汤勺。一道道菜上来了:京酱肉丝、木樨肉、四喜丸子、韭菜炒鸡蛋、红烧茄子、凉拌黄瓜……最后,上一碗西红柿蛋汤,碗里搁一把大汤勺。每个人都要等到吃完饭了,才舀一勺汤到空出来的饭碗里,一仰脖喝掉了事,拍屁股走人。印象深刻的是1994年初秋,那是一年四季北京最好的季节,我应邀赴京参加一个文学理论研讨会(重逢闽籍评论家王光明教授),头尾共四天,天天午餐、晚餐,一定等到最后了,才上菜汤。这有点像15年前我在武则天生前喜欢待的洛阳吃过的“水席”一样,汤汤水水多,最后四道菜里,还必定有一道鸡蛋汤,也称“送客汤”。此汤一出,表示全席所有菜谱已经上满。而北京会议期间,所上最后一道菜,也是雷打不动的西红柿蛋汤——简单潦草到厨师连葱花都懒得撒一撮。以至于一位湖南来的老主编,见到上西红柿蛋汤了,总结出经验了,张口就说:“哦,‘滚蛋汤’来了!”意思是,上最后一道菜了,可不就是喝汤走人了嘛!老主编一句调侃的话,引得众人开怀大笑。笑声中,饱含了与会代表们对一成不变的会议“菜谱”的不满。尤其是南方来的代表,平常吃饭,都是吃一口饭,喝一口汤的,所以在南方的宾馆饭店,除了碗筷,每个人的餐具是一定配备汤勺的,而且还会多加一个碗——用来盛汤的。同时,每人必定配一个小碟,用来装醋和酱油的,供客人蘸菜吃。

毕竟,南方气候炎热,高温时间长,出汗多,养成了南方人吃饭喜欢喝汤的习惯——这也是生存的需要。所以汤菜在宴席上占有很大比例,一般十道菜里,起码有四道是汤菜。这有点像我说过的洛阳“水席”,几乎一个“硬菜”后面就上一道汤——胡辣汤、炸丸汤、连汤肉片、蜜汁红薯汤……只不过那汤的味道远不如南方菜汤的鲜美罢了。而且,但凡有经验的北方人到南方出差,都知道,在南方菜系里,特别是闽菜、粤菜,菜汤是十分讲究的——通常各碗汤的质量远远高于一道道菜的质量。譬如中国八大菜系里的闽菜,排在头牌的招牌菜——“佛跳墙”,就是典型的制作考究的一道汤菜。还有“鸡汤汆海蚌”“羊肚蛏干汤”“鱼丸汤”“太平燕”“海蛎豆腐汤”“花蛤丝瓜汤”,最不济的也少不了一碗“香菇冬瓜汤”。因此,有内行的食客总结,北方菜系讲究大鱼大肉,“硬菜”居多,分量充足,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菜汤的烧制。南方菜系讲究精致实惠,强调口感,喜欢海鲜,尤其重视菜汤的烧制。归纳起来就是:北方菜管饱,南方菜管好。北方菜吃的是豪放大气,南方菜吃的是精致鲜美。所以,一餐饭吃下来,北方菜往往剩下很多,要打包拎回,因为分量充足。南方菜则精致有余,分量不足——菜肴味道好,不经吃,也是一个因素,害得主人常常要临时点菜、加菜。

至于宴席上的主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北方,要一盘韭菜猪肉饺子,满满当当一大盘,一桌人足够了。在南方,要一份小笼包,服务员端上来,一个个袖珍得令人汗颜——塞牙缝都嫌小,一人一个,哪里吃得饱?我不知道,这跟南方人大多数骨骼细、瘦个头偏小、北方人大多数高大壮实、健硕肥厚是否有关系?除了南北人种不同的缘故,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