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太姥山下

端午记忆

2020-06-22 10:27 阮以敏

  

□ 阮以敏                  

中国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吃有关,大概是因为几千年来生活贫困、物资匮乏所致。以往,人们总在等待着一个又一个节日,能够一饱口福。除夕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立夏吃红糟肉,端午吃粽子。“七夕”比较浪漫,吃点水果,仰望星空,看牛郎织女相会,偷听他们窃窃私语。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九九重阳节吃重阳糕、喝菊花茶。即便是清明节,扫墓祭祀,携带酒食果品等食物,叩头行礼祭拜之后,也是吃掉酒食才打道回府。

小时候,邻村亭下山有个乞食嫲(乞丐婆),大概五六十岁样子,在当时而言,算是比较老了,过去人到50岁,都称“上寿”了,大家都叫她“嫩花姆”,经常到我们村乞讨。老人家虽然头发有点蓬松杂乱,缝补的衣服倒是干净,提着个竹篮子,走路很慢,言语不多。看到小孩子,她也会拿出篮子里讨来的食物,微笑着给他们吃,但小孩子们总是一哄而散,嫌脏。她到我家时,母亲总会抓上两把番薯米给她,那时候大家都没有钱,一分两分都是金贵,给的都是吃的,有生的,也有熟的。当然,也有人远远看见她来,就把大门关上,住大栋厝的,就把厨房门关起来。但她不愠也不恼,换一家上门,富有同情心的人还是多。讨满一篮子粮食和蔬菜后,她便返回,一个人可以吃上三两天,然后爬上山头再沿漈下路下山来乞讨。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母亲总会问:“嫩花姆来了吗?”母亲除了准备几个粽子给她,还准备好一大串粽子与她交换。在农村老家,有“七主(户)米,千家粽”之说,属于旧时封建迷信产物。认为吃了“七主(户)米,千家粽”可以消灾免难,保佑平安。比如走在路上,小鸟粪便恰好落到头上身上,预示着有灾祸,赶紧要去讨“七主(户)米”,就是到七户人家各讨一撮米,回来煮粥吃,这样就没有灾祸了。至于“千家粽”,也只是泛指这些粽子来自各家各户。母亲当面算好自家一串粽子数量,又从嫩花姆篮子里拿出等量粽子交换,寄望给我们兄弟姐妹们吃了运气好,平平安安。

最高兴的是,母亲煮熟了鸭蛋,用红纸泡水,给鸭蛋上色,装在红线编织的网状蛋兜里,可以提着招摇,也可以挂在脖子上显摆。家境好的,是编织两个网兜连在一起,装上两个鸭蛋,让我们好生羡慕。大家都舍不得吃了,以至于玩了几天鸭蛋都臭了。有时候不小心,压扁了,会心疼不已,只好等明年端午节了。

作为山村教师的父亲,每年端午节都会收到很多村民、家长送的粽子、红蛋,吃不完要用担子挑回来,我们又可以大饱口福。但他又会买很多的本子和铅笔带到学校,回送给学生。

在我们山村,没有大而长的河流,从来没有见过端午节现场龙舟赛,以至于一直对此念念不忘。后来特意去水口、平湖看龙舟赛,但已经没有了儿时想象中的那种感觉,虽然场面热烈,选手们奋勇争先,观众们摇旗呐喊。

责任编辑:郑力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