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霍林洞
□ 何 钊
书上说,被称为三十六洞天之首的“霍童洞天”,它的“洞”的意思是“通达”。所谓的“洞天”,就是自然景观无与伦比、清新怡人、适宜养生。在道教盛行的两晋、南北朝、唐、宋等时代,皇帝们多次大封天下名山,霍山位列五岳之前,被称作“南岳储君”,有许多求仙的道士和隐者曾经在这里修炼,著名的有左慈、陶弘景、葛玄、司马承祯等。
霍童当地群众说,深山里,真真切切有一个“霍林洞”。他们说,那个洞,是神仙的洞府,因为有了它,所以霍童的山水才这样迷人。
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一级级的台阶锈色斑斑。在这条静静伸展的古官道上,曾经有过多少南来北往的马儿,上面跨坐着一个个仙风道骨的高人?时光一去千年,空气里已经没有他们的踪迹,只有那些不语的山石、静默的老树,我猜想它们曾经见过。
在半山远眺,连绵低矮的山峦和弯弯曲曲的霍童溪交错成一个棋盘,霍童镇的屋顶们犹如一串棋子,在棋盘的一角自由舒展。乡镇干部指着远处说:看到对面半山腰那座村庄了吗?就在霍童溪的转角,那是“风吹罗带村”。
风吹罗带,好一个诗意的名字。听到这个名字,我想起鹤林宫的道长曾经对我说过,沿着七都、八都到霍童,把路边的村名串起来,就是一条古人求仙的路:在“铜镜”正衣冠,在“长潭”沐浴,就“扶摇”直上,与“九仙”作伴,得“云气”沾衣,又“步上”云层,然后到“云门”和“天宫坪”……
于是恍然大悟:霍童,就是驰骋蓝天,“风吹罗带”任逍遥的地方。
环顾四周,伙伴们照相的照相,说笑的说笑,山路弯弯,衣袂飘飘。这个时候,山下的人们如果眼力能及,我们这群云层里的游客,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了。
沿着陡峭的山壁,穿过茂密的荒草荆棘,转过一个弯,看到了一个空旷的山谷,来到了被称做是“双修石”的小童峰的主峰旁。
那是一大块石头,也许是几十块大石垒起的,一个笔直的峰。站在山谷里仰望,尽管近在咫尺,却心生犹豫:这么陡峭,从哪里攀爬?霍童镇的干部告诉我们,就从那个洞里。但是洞很危险,很幽深,那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霍林洞吧?但是已经年久荒废,没带家伙,凭着赤手空拳难以穿越。
站着,听着风来风去,看着云蒸霞蔚,在鸟声清脆、泉响丁冬的瞬间,云飘过山峰,拂过手边,渗透发尖,从远处的林梢里,似乎就有歌声传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用矿泉水瓶接了山泉,席地而坐。就着清甜的水、清爽的空气、清澈的天空,看多姿的双修石,品着清香的霍童八仙糕,我坚信,这就是传说中的“霍林洞”了。
回来,灯下翻查资料,却在《支提志》里发现,那个神奇的“霍林洞”,它其实还在别处。
《支提志》记载:“霍林洞,在大童峰。《洞天志》云:洞天别有天地,后户可透金陵大茅山。”而我们所爬的,仅仅是大童峰边上的小童峰,由于准备不足,没能到达峰顶。《支提志》上还说,小童峰旁,有一口仙井,水极甘冽,第四墩上还有一个台子,名作“摘星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千年前,厮磨着鹤林宫里氲氤的青烟,沐浴着三清观里忽闪的微光,那个坐在摘星台上凝思的李谪仙,他一定曾经遇见了天上的人吧?
扔下书本,我粲然微笑。既然不是传说中的霍林洞,那就是李白的霍林洞了。它就在霍山深处,在优雅的睡美人峰顶。当然,这个秘密,我只告诉你。
(题图摄影 徐龙近)
责任编辑:陈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