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古井,有多少记忆被唤醒?
旧时,宁德县城有四口古井,分布在县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至今民间尚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辕边井、下里井、八角井、碧泉井。它们有的重修于宋代,有的重修于清代,有的被毁。
四古井的来历和它们流传在岁月中的支离破碎的故事,现在已很少人提及。辕边井
辕边井位于城关小东门,培英路1号前。上年纪的一辈提起它,都知道是指在旧县法院大门的那口井。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45年)重造,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
古井青石构砌,方形,每边0.8米,深4.1米。自井底用长方形石板横砌而上,保存完好。珍贵的是井圈周围有石刻“绍兴已丑重造”以及“道光辛卯年再修”、“光绪元年九月又修”等字样,是蕉城市区有铭文记载最古老的水井之一。
辕边井的水晶莹清澈,冬暖夏凉,长流不息,即使遭遇罕见大旱也不干涸,附近居民收益非浅。也只有这时,人们才为拥有它感到自豪。
下里井
如今的下里井,位于大华路过道一角,人们走过却不曾注意它,注意它的人却已是白发苍苍,偶尔会在黄昏临近灯火闪烁下谈谈城南旧事。
听上一辈人说,因为地势高低原因而取名为“下里”二字。即便如今,在蔡氏大厝靠815路一头,地势略高,沿大华路往南方向走,地势越底。民间素有北高南底的风水之说看来并不是空穴来风。
碧泉井
福山村福山路的旧糖酒公司旁有口井,传说周边的人都到这村里买酒,因为这里的酒好。
碧泉井名字的来历,村里人用自豪的口吻说,“碧泉”二字说明了这里的水好。用好井水酿的酒一定是好酒。现在碧泉井被铁筐盖住,再也没人到这儿打水。
在碧泉井的后方,石碑弄的尽头有一口名为龙泉的井。据说过去,县城发洪灾时,仅这口井的水依然保持清澈。井正北方向的墙上,还做有一个神坛,离地面1米高。写着“供奉三位五封八桂神”,意在续承龙泉香火,祈福井水永远清澈。从井口看下去,井四周都是用一节节20多厘米高的青石叠砌起来,这于其他的井大有不同。井宽约1.5米,成四方角形。
八角井
位于县城北边,原县外贸大楼门前,这口井传说是元代大儒陈石堂先生策划开凿的。很遗憾的是八角井现已被掩盖。
四口古井,还有多少故事被唤醒
据说这四个古井原本是作来锁白鹤镇妖降魔之用。关于这,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北宋前期,或者是更远时期,历任宁德主簿上任的当天,都有宴请县上有影响有势力的社会民士的风俗惯例。有一次,有位李主簿赴任当天,也请了大家。当天晚上,这伙人陆陆续续来了,好不热闹。
可左等右等就差一位叫陈云彪的人,李主簿见时辰已到就吩咐下去,说就此开宴。待陈云彪到时,见已开宴,便一怒而去。
第二天,陈云彪就来到县衙府门前,将自己写好的帖子,让人递交了上去,并附上四两银钱。李打开帖子一看,上面写着:“收,是贪财;不收,嫌我薄礼。”这意思是要为昨天的宴会讨个究竟。
李主簿也不含糊,当即回了个贴,上面写着:“来,是贪吃;没来,是没合适衣服穿。意思是说,我不等你就开宴是你自己的过失,不是我瞧不起你。
陈云彪看了很恼火,回家后又托人传进一篮辣椒,意思是我的脾气很火暴,不是那么好惹的。李也“回敬”了一篮红枣,意思是,本太爷不怕你,该抄(枣)你。
第三天,陈云彪突然带了把锄头要进县衙府门内,说要挖李树的根,言下之意是要和李的闹翻脸。两人在衙门堂前吵了起来。李主簿没意识到自己的官帽和官服放在案桌上,按过去法令,官员出入大堂需穿官服带官帽。
对恃中,陈云彪突然把案桌上的官帽子抢走,说:“露顶没帽带,没事抓百姓”。随即,他带着李县令的官帽到省府告状。
为了能见到省府主管,陈想了一个法子,他带了一箩筐谷子每天大清早晒在省府的大门口,晚上收起来后再浇上水,然后第二天依旧晒谷子,每天反反复复做着。终于有一天,省主管好生奇怪就问起这其中的道理来。
陈云彪诉苦说:我那里有谷子(谷子,按当地方言谐音,翻译为太阳),却没有阳光。并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叙述了一遍,还把带在身边的李县令的官帽拿了出来,以示证据......
这边,李县令细究陈会如此之刁缘故。他熟悉地理风水,于是发现北岭一带是个白鹤地形,白鹤地形易出刁民。于是叫人在白鹤的腮边开出一个道口,就是现在的白鹤岭古道。并在县城东南西北四处开四口井,锁住白鹤。
现在,我们大可不必考究故事的真实性。但每一口古井的开掘都曾经滋养过一方热土的父老乡亲,为这方热土的百姓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即便现在很少人去注意它们,但关于它们的传说终会被记忆唤起。
责任编辑: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