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溪两岸独特的中秋习俗
宁德网消息(江良热) 闻名遐迩的屏南万安桥,一头连着长桥村,一头连着长新村,这两个村子隔溪相望。亘古流淌在两村之间的龙江溪,见证了许多往事,也带走了许多记忆,但过去盛行于两村之间的中秋节独特的射箭、盘诗等习俗,还清晰地留在老人们的脑海中。
在过去,每年临近中秋时节,两村的孩子们就开始忙着为中秋射箭做准备。此时,正是收割黄麻时节,孩子们把剥过皮的黄麻秆收集起来晒干,以备中秋节做箭杆之用;用毛竹片作弓,搓麻绳或者棕绳为弦;还要砍来发竹,截成一寸来长的小段,套在黄麻秆上作箭簇。
中秋晚上,孩子们早早吃过晚饭,便带上早已准备好的弓箭,纷纷来到溪边,在两岸各燃起一堆火,就开始你来我往的射箭游戏。先将点燃的香线插在箭簇上,然后才向对岸射去。如果香线用完,就直接将露出竹管的黄麻秆点燃再射。因为射的是火箭,对方会看见,可以闪避,不至于伤人。如果不点火,对岸看不到,那就成了暗箭了。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用暗箭容易射着人,所以双方约定只射火箭,不用暗箭。箭射光了,还没尽兴,双方就开始扔小石子。
扔完了小石子,武戏也就唱完了,接下来双方就开始唱文戏——盘诗。这个环节不光小孩子,就连村里的老人也兴趣盎然地加入进来。比起射箭、扔石子,盘诗更富有文化气息。所盘的诗的内容,有取材于三国等历史典故的,也有取材于身边所见的。中国真无愧于“诗歌的国度”的美誉,这些村野童叟,都能出口成诗。遗憾的是,当时村里识字的人不多,这些诗歌通常是口耳相传,据说只有少数人有诗本,所以久而久之,这些诗歌难免就失传了。盘诗起先比的是文化、学识,比到后面,诗尽词穷,就会出现不雅的歪诗,这时候双方都觉得没意思,于是就各自散了。
中秋这些活动的参与者两村各有上百人,但通常只有男子参加,女子顶多看看热闹,旁观一会儿就先散了。这些活动一直持续三天方休。
我问村里的老人,这些活动有没有什么深意?他们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深意。按他们的理解,主要是当时人们的文化生活贫乏,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往往都是吃过晚饭之后早早就睡觉了。中秋佳节,又有黄麻秆之便,所以人们抓住时机,好好玩一把。这种习俗到底始于何年?村里的老人们也不懂,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或许是因为有人违反规则射伤对方,或许是因为村民们渐渐不种植黄麻了,或许是因为电视等的出现和普及,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那些习俗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渐渐消失,才导致最终被废弃。
责任编辑:s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