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文化闽东

东冲发现明代官井洋水寨遗址与寨记碑

2016-09-17 10:12 来源:宁德网

8

明代《新建官井洋水寨记》碑

宁德网消息(董兆世) 据霞浦县北壁乡东冲村村干部反映,在该村发现明代《新建官井洋水寨记》碑。为此,2014年9月中旬,笔者与厦门大学张侃教授、李小平副教授、宁德市委讲师团林春贵副教授等,一同前往实地进行考察。

该碑现竖立在北壁乡东冲澳里村村旁一棵榕树下。据村民介绍,1985年前后,村前大澳沙滩海砂被开采挖走后,经海浪多年冲刷,底层泥沙下露出《新建官井洋水寨记》清晰文字石碑,村民觉得这块石碑重要,就把它抬到村里并竖立此处。

《新建官井洋水寨记》碑文有正、背两面。正面是《新建官井洋水寨记》,交代了水寨建设历史背景与建设过程,记述了水寨所处的地理位置、水寨布局、营房规模及兵员数额与兵源构成,还记载了水寨管辖范围,自烽火门水寨往南至福安黄崎镇及黄沙哨,落款时间为明嘉靖己酉(1549)仲冬。寨记背面为《贞珉》,记载了建寨官员与督工名单及水寨官员、捕盗姓名,还记载了官船、兵船数额等,落款时间为:“嘉靖二十九年(1550)”。或由于水寨石碑在被沙子掩埋前,已经被风吹雨打表面侵蚀分化,有些字已经难于辨认。

村民还介绍,1985年前后,沙滩的砂子被开采,当海砂挖到约两米深处的沙滩底层,出现大面积并排叠铺原木。现在沙滩上方位置,还能见到一大片凝固的木材碳化物。在沙滩边礁石上和沙滩往澳里村路边大石上,均有留下边长大约12厘米的方形木桩栓口。据村里老人介绍,传说从大澳沙滩到澳里村有三道城门。

大澳沙滩往澳里村半路的山边,有一个封口山洞,据老村民说,洞从这边山通到背山,洞道石条铺设。我们在一位老村民家看到了大门边有一条石条顶门楣,长约200厘米、宽约15厘米、高约25厘米,据说是他们家的前辈人从洞里取出来的。村民中传说澳里村口原来是训练坪,有官兵住房。

这么大规模高级别的水寨建在此处,但不为后人所知道。在明胡宗宪《筹海图编》和郑开阳《杂著》记载:“烽火门水寨,原设于福宁州三沙海中,永乐间倭寇犯境,议拨福宁卫大金所官军防守,秦屿、罗浮、官井洋皆辖焉,正统九年(1444年),侍郎焦宏以其地风涛汹涌不便栖舶,移徙今松山寨地方,其后官井洋……添设水寨。”但“官井洋水寨”也只是个泛泛地名,水寨建在官井洋哪个方位?不得而知。《新建官井洋水寨记》石碑等遗物遗址被发现,验证了官井洋水寨存在事实,并明确了这个水寨所在具体位置。

为什么当年官井洋水寨选址在这里?《新建官井洋水寨记》碑文记载明白。此处位于官井洋南面、东冲口外之北侧大澳湾内,紧挨东冲口。东冲口内有霞浦、宁德、福安等县沿海商船与外海联系,必经东冲口出入,此处扼控东冲口;闽浙海上往来也必经东冲口外海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海防军事要地。郑开阳《杂著》记曰:“福宁犹在东南突出海中”,“福宁独挡东南北三面,海倭船入寇必先犯此”。官井洋水寨设立之前为讯所,属三沙烽火门水寨管辖,官井洋另设水寨与烽火水寨并肩抗倭,而且比烽火水寨级别更高,表明此处在抗倭斗争中的战略地位。

明正统九年,我国东南海面水寨移徙内地,但造成东南海上海防空虚,一些岛屿成了倭寇踞点,倭寇侵扰更加猖獗。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朝廷命大臣朱纨任提督闽浙海防军务,镇抚闽浙海防。朱纨为抗击倭寇,打击内线奸人和海上武装走私,为加强海防建设,于要害处建设水寨,设置会哨、汛地,严加海上防范。官井洋水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设立。

朱纨被迫害致死后,明廷也自此罢巡视大臣不设,地方政府不敢言谈海禁,倭寇更加猖獗,荼毒东南沿海。明嘉靖34年,朝廷又命胡宗宪总督闽浙等省军务,戚继光等人是其大将,再一次严厉打击倭寇,节节取得胜利。直至嘉靖43年,在总兵戚继光的指挥下,剿灭水澳(今属福鼎)、西路残余倭寇,取得抗倭斗争彻底胜利。这期间,官井洋水寨应当处于很重要的抗倭战略地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胡宗宪《筹海图编》和郑开阳《杂著》记载及《新建官井洋水寨记》石碑等遗物遗址被发现,还原了北壁乡东冲这个地方曾经是军事战略要地的情况,也弥补了史志对官井洋水寨设置记载空白。

责任编辑:smq

关键词

水寨 官井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