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文化闽东

柯婉萍/听一曲北路戏,柔了时光暖了心……

2017-12-01 09:34 来源:宁德网 柯婉萍

8

戏里情怀

一阵锣、鼓、钹、板响起的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寿宁县凤阳乡锣鼓山挺拔的身段瞬间变得柔软。山风过处,也似乎飘着丝丝不一般的腔调。整个凤阳乡就在那一刻从市井滑进了文艺。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北路戏。这个被称做“中国戏剧孤本”的剧种,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埋在了凤阳人的血脉里,它的兴旺或消沉,都能在凤阳人的情感世界里掀起不小的涟漪。它是凤阳的标志,是凤阳人记忆中最深的一道痕,是无论走出多远,都无法忘却的那声乡音。我不是凤阳人,却在这里读到了北路戏之予凤阳人欲罢不能的情结。

北路戏最早在凤阳兴起,可溯源到清嘉庆年间,那时的凤阳民间便创办了北路戏班,并经常到外地演出。300多年来,凤阳北路戏上演过多少帝王将相的恩怨情仇和才子佳人的离愁别恨?或许只有乡里临水分宫的古戏台记得,或许只有奶娘塑像前的香炉记得。凤阳人一代又一代传说着与北路戏相关的故事,执着地传承着这项传统剧种,在口口相传中,每个凤阳人的记忆里都打上了北路戏的烙印。如今的凤阳人,有很大一部分是“阿凯班”演员的后人。“阿凯班”是1952年,由凤阳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民间业余剧团,演出剧目达40多部,巡演于闽东各地,远近闻名。该剧团一度由于阵地缺失、经费投入有限等原因中止演出十几年。父辈的梦在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戛然而止,对于他们的后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让北路戏重新登上舞台更重的托付了。

春末夏初,经过前期的筹划准备,寿宁县凤阳乡北路戏剧团重组复团了。“重”和“复”两个字暗藏着泪水和欢笑,也暗示着自信与希望。一位从凤阳走出来的文友把他家乡的喜讯告诉了我们。我从他的喜不自禁里感受到了热度。那种感觉是家有喜事的喜,是鞍前马后不辞辛劳的喜。出于对北路戏的向往以及长时间来对凤阳的好奇,我们连夜冒着丝微细雨赶往凤阳。

山路盘旋辗转,一路上雨打桐花,在暗夜的山道堆积着芬芳的气息。我宁愿把桐花想像成梨花,因为我正赶赴一场与梨园的相会。我对于戏曲有着特殊的情感。女孩子家的时候,常常围着床单把床铺当舞台,学着最喜爱的越剧,一人分演两角色唱《十八相送》,在没有观众的舞台上,如痴如醉。更是穿着大人的衬衫学长袖善舞,那时善不能体会人间爱恨情仇,却将多愁善感的心培植得十分精致。戏剧里的词段有多美?我能贴着电视一句一句地抄下来,原来这样的一方舞台能演绎出这么多样的人生。长大后,戏曲的情结在心底。没有步摇,没有水袖,只有依依的长裙在修饰着古典的情绪,上演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戏。

来到凤阳的时候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临水分宫里依然飘荡着锣鼓声和清越的唱腔。为了第二天的演出,演员们仍在抓紧排练。没有粉墨登场,没有绚烂灯光,身着家常服装的演员们细抠着每一声念白、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情感。这些演员各自从农家灶台、乡间田野、茶园地头汇聚而来,他们要在北路戏里,重握故人的手,重拾父辈的笑声。

夜深时,凤阳是安静的。而那一夜凤阳注定是无眠的。

大清早一两声京胡唤醒了锣鼓山的梦,轻轻的鼓点已敲开了凤阳人家的每一扇门窗。我们到临水分宫时,那里已聚集了很多观众,年老的、年少的无不笑逐颜开。有一位老人站在古戏台前,豁着门牙开心地笑着。对面无人,只有古朴的戏台,他在笑什么呢?村民告诉我,这位老人今年82岁了,名叫刘章艮,是北路戏老艺人,他演的“三花”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他演的二痞子在山路上拦住小娘子,那娘子回头“啐”了他一脸唾沫,他设计成用手摸一把脸,说:“娘子这么美,连唾沫也这样香。”村民们津津乐道,对老人塑造过的角色记忆犹新。有些耳背的老人呵呵地笑了,我希望他还能为我们清唱这一段。老人高兴地应允了。一曲唱罢,他自嘲道:“老了,牙掉了,漏风了。”刘章艮老人14岁开始便与北路戏结缘,演过的角色不计其数,培养了一大批北路戏传人,舞台成为他生命里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如今的他还常常在梦中重返舞台,演绎悲喜人生。我想此时的他站在熟悉的戏台前默默地笑着,应该是在和曾经舞台上的自己对话,也应该是在向故去的同台老搭档传递心中的欢喜。很多老艺人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北路戏重返舞台,该是多么好的一份祭奠。

锣鼓声响起,凤阳人用隆重的仪式见证了北路戏开锣复演。前一晚见到的演员们盛装出场,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不失大家风范。折子戏《齐王哭将》唤起了多少人心中的念想,里三层外三层围在古戏台前的观众热望的眼神里能寻找到答案。一份流韵的古意在唱、念、做、打间穿越时空而来,旧时光恍然就在眼前。

人们对北路戏的期许已跳开了戏曲本身的艺术呈现,打造“永不褪色的经典”是北路戏未来发展的基调。初冬时节,由凤阳村民自发行动,累计筹资600多万元,并无偿投工投劳出让土地,建成的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正式投入使用。那一天,簇新的凤阳北路戏演艺中心迎来了首演,经典与寻常、古装与现代、婉约与刚毅将北路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凤阳人在全新的大舞台上,唱一出“文旅兴村”的大戏,让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存,焕发新的光彩。

戏在山间行走,婉转于眉尖心头。与北路戏剪不断的情丝,就在那一声清音里。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凤阳 北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