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外媒看宁德

人民网|海域高密度养殖整治的宁德答卷:海上“牧场” 风光正好

2020-12-25 10:39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人民网-福建频道

临近岁末,站在福建宁德三都澳海域的渔排上,养殖户宋向国看着长势喜人的大黄鱼在碧海中欢腾,满怀欣喜。

十几年前,同样面对这片海域,宋向国却一筹莫展:投放的鱼苗大都活不成,“靠海吃海”还能“靠”多久?怕是要“断”了子孙后代的路!

宁德依山面海,坐拥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1046公里的海岸线占福建省海岸线的近三分之一,是中国大黄鱼、海参、海带、紫菜、鲈鱼之乡。海是宁德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

然而,2000年以来,三都澳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度”问题严重,成为闽东人经略海洋、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2018年7月,宁德全面打响清海“战役”。短短两年时间,销声匿迹20多年的中华白海豚重现三都澳海域。“耕耘”好门前海,子孙代代有盼头——宋向国重燃信心。

困局:门前海“病”了,致富路“断”了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是宁德人民讨生活的“指南针”。祖辈都以“耕海牧渔”为生的宋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继承衣钵。“那时候水质多好啊,养出来的大黄鱼一斤最高能卖到100多元,成本才10来元。”宋向国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很是感慨。1997年至1999年,宋向国从这片门前海赚得盆满钵满,还成立了水产养殖公司。

那几年,环三都澳渔民眼看着“水产养殖能致富”,纷纷从传统捕捞转向海上养殖。大黄鱼、海参、鲍鱼、海带、紫菜、龙须菜……一下子“填满”了这片海。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不少渔民“靠海吃海”,走上发家致富道路。

无序、无度地“耕海”,很快给三都澳带来“创痕”。短短几年时间,海面上随处可见草梗、白色泡沫、饵料包装袋和各种各样的垃圾、废弃物。每年约有100万个易破碎、难分解的泡沫浮球成为海上垃圾。“最严重的是渔民把大量的死鱼扔在海上,死鱼造成的二次污染很可怕!”宁德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王健说。

三都澳是一个头小腹大的内湾,一般海流循环一次要一周,这些不可降解垃圾在海上长时间地漂流,使水域污染日益严重,加剧海水富营养化,病害频繁发生。

2018年7月综合整治前,三都澳养殖海域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污染物和废弃渔排。(资料图)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2008年8月,三都澳海域三都镇海区内因污染物聚集、渔排密度过大、水流不畅导致5000多万元损失。2009年夏天,三都镇青山海域、礁溪海域等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白点病”(一种因寄生虫而让大黄鱼身上产生白点的病,当地人称为“白点病”)等鱼病爆发,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鱼病严重的年份,公司一年就要损失几百万元,每斤大黄鱼最低只能卖到六七元,连成本都不够。”彼时,海水养殖业惨遭滑坡,不少养殖户倾家荡产,宋向国如今提及仍觉后怕。

更令人担忧的是,无证、无序、无度养殖,不断蚕食和侵占航道、锚地、码头等,险象环生。

“有一次,一艘外地饵料船在三都澳海域航道中航行,螺旋桨被密布的龙须菜缆绳缠住。船主使足马力才脱了身,却损坏了缆绳和龙须菜。当地渔民要求巨额赔偿,引发矛盾纠纷。”这在宁德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黄培聪看来,屡见不鲜。

据卫星航拍图比对统计,2017年三都澳、沙埕港中1.8万公顷的养殖区内,网箱密布;3.5万公顷的限养区内,养殖密度也几近饱和;而1.8万公顷的禁养区约1/3面积被违规占用。

就在同一年,福建省部分海域高密度养殖问题引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关注,并被要求整改。为此,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全省海水养殖清理整顿工作方案。

借此契机,宁德下定决心全面整治三都澳养殖海域,加强三都澳海域保护管理、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营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转型:深“耕”细“作”海上“牧场”

早在2006年,宁德便开始每年组织开展渔业用海整治及清港工作,但由于养殖户受利益驱动,前清后养、前清后置、易地而养,三都澳海域违法养殖始终未能根治。

宁德要发展,三都澳养殖海域整治迫在眉睫。三都澳要“动刀”,这将牵连1046公里海岸线在内的蕉城、福安、福鼎、霞浦4个沿海县(市、区)、34个乡镇(街道)、361个村(居)60多万人的利益。如何才能既保生态,又稳生计?

2018年9月,宁德专门成立由党政主官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指挥部,依法、科学、强力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一个月后,蕉城区“千人行动”打响清海“战役”的第一枪。来自蕉城区15个乡镇(街道)、17个区直部门以及公安、武警、边防、海事、港务、行政执法等单位1000多人,配备30多艘船只,矛头直指占用侵占航道等的违法藻类。

三天内,千人坚持“拉网式、全覆盖、每日清”行动,共清除违规养殖龙须菜一万多亩。

“首战”打响,过程却十分艰辛。“我们在巡逻中发现,前面刚清理的龙须菜,渔民看我们的船走了,马上潜入海里又种上,前后不到1小时。” 宁德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执法三都渔港监督中队中队长高东浩无奈地说,渔民一开始不理解,竟跟执法人员玩起“猫捉老鼠”游戏。

开弓没有回头箭。清海“战役”指挥部紧急增员,启动“24小时巡逻”“百日攻坚”工作机制,强力助攻海上养殖综合治理。

清海“战役”开展不到一年,三都澳海域共清理海漂垃圾4674.8吨、废弃渔排1.2万口,清理岸线19.85公里,全面退养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的传统渔排18.1万口。三都澳海域面貌大变样,“颜值”更高了。

整治后,三都澳养殖海域上,新型塑胶渔排连片成排,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龙须菜割了、渔排清了,养殖户该如何安置?宁德采用“边清理、边安置”策略,稳住民心。宁德重新规划海域,划定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解决养殖户哪里可以养、养什么、养多少的问题。同时,明确权责:海域所有权属于国家、审批权属于政府、使用权属于各村、承包权属于养殖户,养殖户可以通过竞标有偿用海。

这一规范用海的创新模式率先在三都镇礁头村得以落实。

2019年6月,一场海域分配竞标会在礁头村举行。村里50多户养殖户以传统抓阄方式竞标。村里130亩藻类养殖海域被划分为13个片区,按照一个片区10亩每年6000元的价格,承包期3年,让退养户优先抽签、承包。承包者与村委会签订养殖用海承包协议。

竞标会后,村里一次性收到养殖户2年承包金,村集体收入增加了15.6万元。

村民陈由森幸运地竞得10亩养殖海域,投入7万多元,高高兴兴准备“下水”。“这种形式很公平,大家都能分到养殖海域。”他笑着说道。

清理掉的泡沫浮球、废旧渔排不能用了,养殖设备升级同步推进。宁德引进60家新型塑胶设备生产和销售企业,争取18.1亿元的环保专项PSL贷款和30亿元的银行授信,补贴养殖户改用新型塑胶渔排、深水抗风浪网箱,并建立由市属国有企业牵头,县、乡属地区域分层级负责的海漂垃圾治理新机制。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有力推动了综合整治工作。

“原先的泡沫浮球一两年就要换一次,现在的环保抗风浪塑胶网箱可以用十几年,政府还补贴费用,对提升海洋环境也有很大好处。”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村民阮元广说。

清海“战役”历时两年多,宁德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为打好这场“硬仗”,宁德累计投入资金45.48亿元,共清退及升级改造渔排142.73万口、贝藻类54.15万亩,清理海漂垃圾10.6万吨、泡沫浮球538万个,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和福建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升级:“颜值”“产值”,两者兼得

沐着冬阳,从宁德蕉城区三都镇礁头码头乘船,一路穿行在碧波荡漾的三都澳,蓝色的浮球随波起伏,彩色新型塑胶渔排连片,鹭鸟时而结对翱翔时而驻足海面,沿途尽览和美风光。

综合整治后的三都澳,海清港阔,鱼多肉肥,渔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过去从技术到设备,都没有现在的先进环保,原来600口小网箱全部换成新的塑胶渔排,每口可产出大黄鱼约1000斤,一年下来能赚200万元。”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养了20年大黄鱼的黄宗容笑着说道。今年,七星村的养殖效益不降反升,整体迈上一个大台阶。

“现在深水网箱养出来的生态大黄鱼条形好、成色佳、品质高,价格是市面上普通大黄鱼的两三倍。”今年,宋向国的公司迎来“大丰收”,除了大黄鱼外,公司还养殖了鲈鱼、真鲷等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可直接制作生鱼片。

养殖设备升级改造后,条形好、成色佳的生态大黄鱼正在打包,准备销往国外。宋向国供图

从三都澳海面放眼望去,黄蓝相间的新型塑胶渔排连片成排,风光格外好。今年国庆黄金周,三都澳的海面风情吸引了近30万游客,打破历史记录。

渔旅融合,带动渔民增收致富。在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渔排转型升级示范区里,“枕着海浪入睡”的海上民宿深受游客欢迎。整洁的床位,木质装饰的墙面,现代化的卫浴,再加上电视、无线网络等硬件设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家高档星级酒店。示范区内,这样的房间共有20套46间。

这片养殖基地兼具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科普教育等功能,可以满足游客多方位游览需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慰问演出、第36届青春诗会等全国性活动曾在此举行。

“念好海经”,蕉城区还成立了海投公司,进一步盘活海域资源。2019年,公司开发建设了三都澳现代渔业海上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项目,其中渔旅结合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以上,致力打造海上休闲社交平台,为宁德海洋产业名片添彩。目前,项目已完成中央广场、趸船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9月30日,针对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宁德市委、市政府指出,下一阶段要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坚持绿色发展,念好渔民增收“山海经”,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快渔旅产业发展,打通一二三产业通道。

如今,海上“牧场”,风光正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宁德探索”,已成为全国海水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典型。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