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外媒看宁德

人民日报客户端 | 宁德屏南:创新粮食安全保障新机制 推行“认领一亩田”

2022-05-24 17:51 来源:人民日报

“一抛秧苗,社稷呈祥,政通人和;二抛秧苗,细作精耕,万亩根生……”5月18日上午,伴着当地农民中气十足的喊秧声,由宁德市屏南县委、屏南县政府主办的“粮食安全,我来种田——‘我在屏南有亩田’第一届插秧节”正式启幕。

本届插秧节在屏南县南湾村设主会场,双溪镇下七房村、屏城乡前汾溪村、长桥镇柏源村、熙岭乡四坪村设分会场。在各会场的错落梯田上,各级党员干部、社会团体代表、企业代表以及当地群众等拉起裤腿迈入水田,手持秧苗忙插秧。一排排嫩绿的秧苗为稻田披上了一袭绿色的新装,种下丰收的希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山区县的屏南,如何端稳粮食饭碗?

2020年,屏南县开展党员干部“购米包地”探索。在此基础上,去年3月,屏南县又策划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出台了《开展“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活动方案》等相关文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党员领导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号召全县142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认领1亩田种植水稻。按照方案,认领田块应为当年新种水稻田,重点支持抛荒地复垦及水旱轮作,认领的党员领导干部应承担种子、农资、用工等费用,约每亩2500元,并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粮食归认种者所有,且每亩应产出不少于400公斤干谷。

“今年,通过‘党员领导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柏源村这片梯田被认领了621亩,曾经丢荒的土地又将变成良田。”屏南县长桥镇人大主席张太守说。

屏南县对每片认领水田、每位种植户需求的水稻种子品种、数量进行调查摸底,并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选用口感好、品质优、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我们抽调农技专家组成农技服务队,根据种植户需求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同时,与省市农业部门及农业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制度,邀请农技专家和教授到屏南为种植户集中授课、现场教学,解决水稻种植环节技术困难。”屏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鹏说。

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如何让这些土地发挥最大的价值?

今年,屏南又推行“我在屏南有亩田”2.0版,深挖各乡镇资源禀赋,党员领导干部认种的田块以集中连片耕作为主,开发了10个水稻种植示范区,因地制宜探索研学、康养、农旅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其中,熙岭乡四坪村稻田研学体验、寿山乡白凌村稻田农旅观光、屏城乡南湾村稻田摄影等新业态,形成了乡村产业的新增长点。

“我们正尝试在干部认领的水田实行‘稻鱼共生系统’模式,达到农业生态自我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熙岭乡党委书记张宜世说。

据介绍,屏南还创建了“一亩田”数字农田平台,事先将每一片可认领的水田位置分布图、协议内容(含种植地点、种植品种、认购金额、大米产量、配送方式、配送时间)等信息发布在平台上,认领者通过数字农田平台实现线上认领、签订协议、缴款、下载认领证书等功能。同时,认领者还可通过平台进行全程追溯,可定位认领地块的位置,显示县乡村、地块名称、水稻品种、生产记录等基础数据及生产过程照片,随时了解自己认领的“一亩田”生产情况。

截至目前,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及社会团体在屏南县认领的耕地达1977亩。2021年以来,相关制度助力撂荒地复垦4788亩,补充耕地386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杨哲源

责任编辑:杨哲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