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丨屏南:强服务、稳产业、促就业,夯实民生“基本盘”
“多亏了片区党委,帮助解决了食用菌生产原料价格的问题。”近日,屏南县代溪镇玉洋村菇农韦丙探激动地说。
作为代溪镇玉洋片区支柱产业,整个片区共有850多户村民从事食用菌种植。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上麦麸、水膜袋、菌种等食用菌生产原料价格普遍上涨,种植成本比往年增加不少,这给众多菇农们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
屏南县代溪镇玉洋村食用菌生产 甘叶斌 摄
“目前,是种植食用菌最佳的季节,而当地菇农们却在为原料价格发愁。”片区党委副书记陈大忠说,为此,片区党委第一时间对接寻找合适的原料供应商,保障菇农的正常生产。
跑市场、看品质、比差价.....片区党委组织人员,先后跑遍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最终与山东省淄博七河菌业等7家原料供应商谈成合作,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以低于市场价格将麦麸、菌种等原料统一批发给玉洋片区各村的菇农。
“平均每2万袋可为菇农降低4000元成本,预计今年整个片区菌棒生产总量达2000多万袋,并且我们还为30多户资金短缺的菇农垫付了原料费。”陈大忠说。
产业连着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屏南各片区党委自去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事共商、发展共促”的优势,在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的同时,千方百计谋划产业发展、稳住就业大局,牢牢夯实民生“基本盘”。
在熙岭乡塘后片区的福建宏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西红柿产业园内,村民们正忙着将西红柿苗移栽入培养基。
“今年,不用再出门了,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这要归功于我们的片区党委。”返乡就业的塘后村村民张恩武说。
同样来自塘后村村民张杨瑶,年前返乡后在片区党委的对接下顺利进入了福建康蔬生态农业公司企业务工,每月工资3500元,还能在家安心照顾老人。
近两年,该片区大批外出务工人员陆续回村,这既是疫情影响产生的压力,也是片区不断发展催生的引力。
熙岭乡塘后村康蔬农业基地 叶陈芬 摄
如何解决好这些返乡人员的就业问题,成了摆在片区党委面前的“头等大事”。片区党委班子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许多村民反映“就业难”的同时,片区内的多家企业却遭遇了“用工荒”,尤其是难以招到季节性短工。为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片区党委牵头搭建用工平台,一方面对接企业,收集招工条件、用工时段、所需人数等信息,一方面摸排整理闲置劳动力资源,按照就业意向、专业特长、劳动时间等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进行双向推荐。
经片区党委的搭台,目前,已促成80多名返乡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闽东日报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