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外媒看宁德

福建日报丨柘荣:以更快的速度打造“中国慢城”

2022-07-19 10:46 来源:新福建、各乡镇

7月酷夏,漫步在宁德市柘荣县街头,凉风习习,这座位于北纬27度的县城,不见了其他地方匆忙的脚步,一切都是那么的悠闲从容、井然有序。柘荣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太子参、剪纸、高山白茶、鸳鸯草场、避暑天堂、闽东药谷……而今它又有了一个新的标签—“中国慢城”。秀美的风光、独特的人文交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成为宜家宜业宜游宜养的人间天堂。

清新柳城 魏发松 摄

当前,柘荣县委县政府正快步前进、创新发展,全力推动“中国慢城”建设。东狮山下放慢脚步、放空心灵,一座崭新的诗意栖息地正茁壮成长。县下属的9个乡镇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振兴,在跨越式发展中寻找“福乡福镇”的柘荣之路。

城郊乡:乡愁引智传递“福”意

城郊乡靴岭尾村一角 张晨晔 摄

初夏时节,走进剪纸特色村——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村,剪纸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依山而立的房屋立面上绘着一幅幅形色各异的剪纸图案,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村庄犹如一幅色泽艳丽的田园油画。

近年来,瞄准文创产业这一新兴市场,靴岭尾村提出打造“全县第一个剪纸特色村”的发展定位,通过乡愁引智和云上引智,接续引进文创导师,开展各类剪纸培训、直播带货等活动,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蝶变为年均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次以上的“网红村”。

在柘荣城郊乡,福气满满的村落还有很多。在赤岭村,“松樱漫吧”近郊慢生活微度假农文旅项目以樱花、绣球花和杜鹃花为主题。负责人吴恩强是个自发返乡的年轻人,他把自己长期在大城市从事景观绿化工程的经验带回赤岭,斥资600万元投资打造了这个“绿色银行”。在盛唐赏樱文化的映衬下,松间民宿让花草树木进入了居住空间,阳光、大树、光影斑驳,处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融合,皆是返乡创业青年吴恩强的心血之作。

楮坪乡:深挖特色文旅撬动好“钱”景

楮坪乡洪坑村红色旅游 杨巍 摄

酷似窑洞、以土黄为主色的建筑群,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让人恍然间仿佛到了陕北。这便是坐落于楮坪乡洪坑村的土楼,因“西竹岔战斗”而生。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由西竹岔战斗展示馆、红色廉政课堂、红色文创展厅等构成,再现了当年闽东军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近年来,为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楮坪乡修复了闽东特委楮坪会议遗址、社坪红色众厅、西竹岔战斗遗址,并以“两战一会”(彭家山战斗、西竹岔战斗及闽东特委楮坪会议)为主线,由点连线串联起来,形成闽东独立师在楮坪红色记忆的完整链条。

湖头村亲子游则是楮坪乡打造的另一张亮丽文旅名片。2021年,村党支部联合村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亲子乐园,打造彩虹滑道、卡丁车、丛林穿越等“网红”游乐项目,成功“圈粉”。亲子游带火了湖头村,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的“腰包”也更鼓了。

双城镇:文创引领打造城市新地标

双城镇东狮山仙境 周志强 摄

来柘荣必游的是东狮山,这里群峰耸峙、巍峨壮丽,一派仙家修身的好去处。而从山顶俯瞰双城镇,却又别有一番景致。山峦环抱中,碧水穿城而过,绿荫紧紧簇拥着一幢幢建筑和街道,在阳光的映照下,悠闲中透着优雅的诗意。

东狮山脚下的嘉馨民俗文化园里,传统特色建筑群已经建成,工人正在如火如荼地装修中。作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文化园占地67亩,将打造成融合文化创意与地方民俗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超级航母”。

文化园由柘荣乡贤陶华生投资兴建,走遍万水千山不如故乡的一捧土,何况家乡山水田园孕育出的特色文化让他魂牵梦绕。2019年文化园破土动工,很快将成为柘荣乃至闽东地区的新地标。

以独特的人文带动全镇的文旅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投资兴业,双城镇可谓是不遗余力。镇里的陈式书馆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0多年的历史。经过修缮一新,全新打造的拂田文创馆像一间古韵十足的城市书房。镌刻着柘荣标记的瓷器延续着宋代碗窑高超的烧制技艺。在创新突破中,器型和色泽更加温婉优雅。私人定制、体验区的设定,让文创馆有了更多的人气。

富溪镇:商贸+红色古镇焕发新风采

美丽的富溪镇前宅村 吴霖 摄

位于富溪镇的归驷桥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福温古道上现存唯一的木拱廊桥,记录着这座商贸古镇悠远沧桑的过往。古桥连接着古道、古街,让天南地北的游客仿佛穿越了时空。

古街的拐角处,老艺人游信玉的山茶油作坊便坐落于此。“每一滴山茶油,都十分珍贵。”游信玉说道,“目前采用纯手工土法萃取的山茶油,要经过烘烤、碾粉、蒸粉、做饼、压榨、沉淀6道工序,没有任何添加。几十年坚守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珍藏内心的技艺。”山茶油压榨技术已有200多年历史。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老街不仅拥有悠久的古商贸文化,还有着浓厚的红色元素。在富溪古街的里街4号,曾建立“里街秘密交通站”,为地下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传递情报,被誉为“红色一家人”。

以修缮古迹、传承文化为着力点,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古商贸文化和红色文化,富溪镇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新路。

宅中乡:“一村一品”盘活乡村振兴

宅中乡醉美茶园 魏发松 摄

在柘荣县宅中乡宅中村的草本汤富硒白鹭鸭养殖基地,2万多只白鹭鸭正在池塘中追逐嬉戏,负责人林世华正在不停驱赶和喂食。据他介绍,白鹭鸭是白鹭与本地鸭的杂交品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长成后都将供应给当地的企业“草本汤”。

说起“草本汤”,大家并不陌生。它的创始人林青松就来自宅中村,用了14年的时间将“草本汤”开到了全国、进入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不仅带动当地人创业致富,更把柘荣长寿之乡的养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位于宅中乡西南部的西坪村,一条清溪绕村而过,景色怡人,有种世外桃源般的安逸。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游、打造“和美古村”,让这里名声在外,许多城里人慕名而来,来这里度过乡村的悠闲假期。

宅中村、西坪村只是宅中乡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在“硒锌康养·孝德宅中”这个区域文旅品牌的带领下,宅中乡各村落呈现出勃勃生机,独特地理和文化塑造了这里别样的风情。

乍洋乡:多彩农旅新画卷实业激活新动能

乍洋乡石山洋生态观光区 李民雄 摄

畲族文化,是乍洋乡最具地域特色的一张名片。彩绘花墙遥相呼应,淙淙溪流绕村而行,畲族聚居的宝鉴宅村一片鸟语花香。近年来,该村通过保护和传承畲歌、畲语等传统文化,打造畲族传统节日活动,发展畲药、茶业、农产品等方式,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和致富。

距离宝鉴宅村不过十分钟车程的石山洋素有“柘荣粮仓”美称,该区域物产富饶,盛产茶叶。为给茶产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乍洋乡试点打造前楼、石山片区智慧化茶园。企业或合作社通过茶园中的物联网探针采集器、全景摄像头,可精确对茶园“望闻问切”,做出相应处置,最大限度增加茶园效益。

在石山洋优质稻品种示范推广无公害基地,大型稻田彩绘字幅成为一道“网红”风景。乍洋乡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带领当地农户实行水旱轮作、一季一茬的模式种植水稻、马铃薯、油菜等作物,助力村民增产增收致富。

英山乡:数字乡村新赛道上的“后发超越”

英山乡石古兰村采茶记 黄燕清 摄

走进英山乡半岭村,诗意与古风气息扑面而来。半登云都、半耕半读、半亩方塘等因地制宜营造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依托猕猴桃、太子参以及千亩茶园等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英山乡半岭村正在迈向全面振兴。

目前,英山乡通过邀请文化学者,挖掘梳理半岭村文史资料;以“依旧修旧、穿衣戴帽、突出特色、留住乡愁”方式,进行整村文化规划;打造“半字牌”文化符号;引入专业规划团队,打造村庄文旅产业线路。

英山乡留给我们的印象除了美,还有新。在数字化改革的引领下,英山呈现出了一幅“数字新图景”。在数字英山平台上,数字党建、数字治理、数字产业等多种智慧应用正在上演跨界风。一张掌握着农业产业“生命线”的数字“地图”正在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印象。

在白茶产业基地,多个监测酸碱、湿度、温度、土壤墒情等数据的传感器,通过实时上传至数据分析平台,完成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在猕猴桃和白茶基地还安装了摄像头,可以实时查看农产品的生长情况。

东源乡:康养绿色发展“种出”红火生活

东源乡鸳鸯草场 郑婷婷 摄

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鸳鸯草场位于柘荣县东源乡,平均海拔千米,面积近万亩,堪称南方草场之最。这里芳草连天,“抹茶”般色泽的山脊,走势连绵起伏富有韵律。如今,鸳鸯草场和周边青湖山、青岚湖等纳入柘荣鸳鸯草场亲水康养度假综合体项目,建设成为集观光、体验、运动、养生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鸳鸯草场片区旅游线路的中间位置,有一座环抱于绿水青山的绸岭村。近年来,绸岭村大力挖掘“长寿”元素,发挥“山、林、水、湖、田、厝”交融优势,开发康养民宿、养生餐饮、鲜果采摘、电商直播、生态观光等特色产业链,壮大康养旅游产业。

位于东源乡西南部的铁场村,是远近驰名的“辣椒村”。2010年,铁场村成立了融盛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全村辣椒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并注册集体商标——“柘一辣”。同时还进行红米醋、鱼露、虾油等其他产品的酿造,延长产业链,同步在线上线下销售,成了福建响当当的品牌。

黄柏乡:做足“两游文化”提振精气神

游朴故里黄柏乡 彭丽华 摄

以明朝廉吏游朴(公元1526—1599年)和游氏仙姑民俗信仰为代表的“两游文化”是黄柏乡最有分量的名片。黄柏作为游朴故里,同时也是游氏仙姑民俗信仰主要发源地及中华游氏家族主要聚居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为不断提升游朴文化和游氏仙姑祈福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两游文化”走向大众,近年来,黄柏乡坚持将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以“文旅融合,耕读传习”为主轴,重在点亮廉政文化、孝德文化与乡愁文化,以弘扬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提振黄柏乡的“精气神”。除“两游文化”外,红色文化与梯田风光也是黄柏乡的硬核“软实力”。

黄柏乡紧扣“廉政、民俗、红色、田园”四大载体,积极培育文化IP。另外,还开发了“智游黄柏”智慧旅游平台,线上销售文创产品、红花茶油、蒲头梯田红米等特色农副产品,全面提升乡域旅游信息化水平。

来源:新福建、各乡镇

编辑:林宇煌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